一届世界博览会究竟将如何改变人类的生活?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新华社记者提前探营世博园区,领略“绿色世博”的无限魅力。
“绿建筑”: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主出入口和世博园区的中央立体交通轴线,22日刚刚竣工的世博轴长度超过1000米、分地下、地上各两层。它将为海内外7000万人次参观者带来奇妙的昼与夜,它更是“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的聚合体。
世博轴上那朵朵“喇叭花”其实名叫“阳光谷”。6个“阳光谷”贯穿世博轴各层建筑平面,可将倾泻而下的自然光、流动的空气引入建筑内部和地下空间,这是世博轴节能的一个起点。
晚间,人们用肉眼观看到“繁星”,那其实是与世博轴自然飘逸的曲线相融合的LED灯饰。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钟燕群说,LED照明将为世博园区节约大量能耗。包括世博轴在内的“一轴四馆”永久性建筑,其景观照明全部采用LED,整个园区80%以上夜景照明采用LED,这将使上海世博会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LED集中示范区。
如钟燕群所言,世博轴仅是世博园区“绿色建筑”的缩影之一。于2009年12月竣工的世博中心,也堪称引领中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可持续新风的一个典范。
据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柳介绍,经初步估算,世博中心每年可节约能耗2160吨标准煤,煤电转换相当于上海一万多户居民一年用电总量;每年可节约自来水16万吨,相当于上海1000多户居民一年的用水总量。
“绿智慧”:引领环保潮流
上海世博会是集纳世界智慧的大舞台。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正在贡献他们的“绿色智慧”。
被称为“紫蚕岛”的日本馆,建筑外表采用透光的薄膜,可吸收太阳能发电并在夜间发光;弧形穹顶上“长着”三个洞和三个角,前者可接收雨水并循环利用,引入阳光以减少照明用电,后者可强化冷暖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能耗。
上海世博会法国馆设计师雅克·费里埃则希望通过“感性之城”法国馆,表达对水环境及绿色植被的重视。他解释说,之所以在展馆内圈设计了“垂直花园”,主要是考虑到目前一些特大型城市的拥挤状况,需要对建筑和自然进行重新布局。
世博园区里的“绿色智慧”,少不了东道主的奇思妙想与科学实践。中国适时启动了“世博科技行动计划”。按计划,绿色能源、低碳排放成为首要目标,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将实现“零排放”,园区内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30%。此外,东道主还拟实现世博园区的生态和谐与资源综合利用。
在拥有特大跨度“无柱空间”的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顶部,如“马赛克”一般密密麻麻的光伏片在此“列队”,组成18个菱形、12个三角形的巨大光伏组件群,亦如“宝石”般在屋顶闪耀。中国馆“东方之冠”高达68米的屋顶平台上也“镶嵌”有光伏组件。
“这些与建筑相融合的太阳能设施,令两座永久性场馆成为‘绿色世博’理念的直接展示者。”钟燕群说,根据规划设计,上述两大展馆累计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可达3127千瓦,一年提供并网发电的电量可达284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