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了解到,草原碳汇资源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委员们认为,拥有13亿亩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今后应重视草原碳汇价值,发展草业碳汇经济。
据测算,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由此推算,中国60亿亩草原固碳能力为6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6亿吨。内蒙古13亿亩草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亿吨。
1997年,180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日本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允许企业之间与国家之间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自由买卖,由此催生了全球排放权交易。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董恒宇说,内蒙古草原碳汇是不亚于森林碳汇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要落实好保护建设草原的政策,充分发挥内蒙古广袤草原及其碳汇资源在生态保护和缓解气候变暖中的试验示范作用。
“应该将内蒙古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草原碳汇基地。”内蒙古财经学院金融系教授金桩说,草原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他认为,草原生态系统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场所,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在低碳经济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加强和发挥草原的碳汇功能,并通过提高草地管理水平来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碳能量,是一种低成本的固碳减排途径。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代表们表示,开发草原碳汇资源,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是难度极大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方面认真研究给予支持。 记者勿日汗、李泽兵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