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经济陷入阴霾,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
那么,低碳经济对于中国来说,究竟是一种时尚还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夏堃堡先生。
低碳经济就是绿色经济
《中国产经新闻》:低碳经济的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最早由英国人提出,之后被很多国家采用。您对低碳经济的理解是什么?
夏堃堡:我的理解是,低碳经济就是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低碳经济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低碳生产,一个是低碳消费,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以及发展和使用氢能等新能源来实现,还要通过大力推广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实现。
《中国产经新闻》:也就是说,中国要完成向低碳经济转型,就需要在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方面一起发力?
夏堃堡:是的。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我国已经发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现在重要的是要切实落实两个法律的实施。
同时,还要制订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经过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最安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严格的环境监测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能,主要是中小水电;大力推广清洁煤技术,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提倡低碳消费,也就是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低碳消费也是绿色消费,是绿色经济的重要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度消费现象越来越严重。政府应采取必要的经济政策和行政手段,推进绿色生活方式,例如尽量不用塑料袋、废物回收、购物先算碳排放、提倡一水多用、电器关闭不待机、拒绝一次性用品、不必要时不开车等。北京所采取的汽车限行和超市不免费发放塑料袋等措施是促进绿色消费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同时政府也要考虑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绿色消费。
低碳经济是有内在要求的
《中国产经新闻》: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外部压力外,有哪些内在要求?
夏堃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而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经济是发展了,但是生态环境却在恶化。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GDP的提高,环境好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福利。
中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人员素质和腐败现象等原因,环评没能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
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发展速度,也是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