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生命长江行”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启动。
长江源区由于生态独特,拥有特殊的水生生物资源。这些水生生物不仅是珍稀物种资源和后备种质基因库,也是我国高原生态环境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科研和文化价值。近些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江湖阻隔与围垦、外来种入侵等,给长江鱼类资源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鱼类生存环境恶化,天然捕捞产量持续下降,鱼类种类结构小型化和种群结构小型化,许多种类资源衰竭。
这次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将深入了解目前源头地区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全面掌握长江源头及全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考察活动,引起全社会关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考察活动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水生生物科学家,世界自然基金会、新闻媒体、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管理的相关人员及医疗、后勤保障人员组成。考察队从西宁出发沿青藏公路到长江源沱沱河地区,并沿通天河考察至青海玉树直门达,往返行程约5000公里。
24日,青海省政府、农业部渔政指挥中心、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有关领导为考察队举行了简短而热烈的送行仪式。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