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下乡”究竟怎么补贴?
每户农民最低消费1万元,领取的最高补贴款不超过5000元;在新村建设区内集资建设节能集成房屋获得的最高补贴款不超过2万元。
“建材下乡”主要影响哪些产品?
“建材下乡”将直接对水泥、玻璃、陶瓷、石膏板、塑钢门窗五大类家居建材产品有比较明显的拉动作用。
新闻背景:
近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这也是继去年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后,中央再度强势出手推出的一项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举措。
早在去年,有关“建材下乡”的话题就已被炒得沸沸扬扬,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如今,“建材下乡”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究竟“建材下乡”的市场潜力有多大,建材下乡对行业起到怎样的拉动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补贴方案
“建材下乡”或可享2万元最高补贴
随着“建材下乡”话题越议越热,补贴标准以及“下乡”产品成为新一轮受关注的热点。
“下乡”就意味着需要补贴,像“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制定下乡补贴标准一样,“建材下乡”的补贴标准问题同样亟待解决。
随着一份《扩大建材下乡政策及实施建议(初稿)》(简称《建议》)提交至工信部,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居建材行业内部对初稿中关于补贴政策更是议论纷纷。
《建议》提出四套“建材下乡”方案
《建议》提出了4套建材下乡方案:一是财政补贴对象包括所有销往农村的建材,包括农民建房、维修房屋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用的建材;二是仅针对少数最主要、最基本的建材(水泥、钢材、平板玻璃等)进行补贴;三是对达到规定面积的新建房(维修房屋),对购买建材达到规定金额的农民进行定额补贴;四是对农民新建住房的建材消费按一定比例进行补贴,并设定最低消费额和最高补贴额。该文件较倾向于第4套方案。
根据《建议》提出的补贴标准,农民在宅基地上自建住房可按照购买建材发票上标价的13%领取补贴款;在县级以上新村建设区内集中集资建房的农户,按实际集资额的20%领取补贴。
《建议》设定的最低消费额和最高补贴额分别是:每户农民最低消费1万元,领取的最高补贴款不超过5000元;在新村建设区内集资建设节能集成房屋获得的最高补贴款不超过2万元。
具体补贴细节有待进一步完善
记者从这份初稿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下乡”补贴标准的细节。初稿中首先提及了补贴方式,可以效仿“家电下乡”的做法,采取财政资金按比例额补贴给农户的政策。
《建议》还针对按比例补贴政策,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凡农民新建住房,凭宅基地建房证明和购买建材发票,限定补贴的起步消费额和每户最高补贴额之后,在规定限额内一律根据发票累计金额按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对新型节能房屋给予更高比例的补贴。
虽然以上有关“建材下乡”的贴补方式以及标准还只停留在理论建议层面上,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补贴方式比较直接、便利,拉动性也比较明显,因此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对于具体补贴的细节问题,还要等相关部门下达具体的政策才可评价。
影响范围
“建材下乡” 5类产品受关注
由于需求广泛,所以导致整个“建材下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
究竟哪些品类、哪些品牌的产品将成为未来“下乡”的主要力量,这个问题是很多农户最为关心的。
业内人士指出,“建材下乡”将直接对水泥、玻璃、陶瓷、石膏板、塑钢门窗五大类家居建材产品有比较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企业面对“建材下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会有怎样一种作为呢?
一统家居沈阳地区总经理易新表示,“建材下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国家的政策给予强有力的保证,但企业自身还要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以此赢得农村市场。
3D木门沈阳营销总经理薛贵斌也就“建材下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了中央政策的保障及农民日益对住房及家居环境需求的提高,‘建材下乡’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木门产品一般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订购,很少存有过量的库存,因此针对木门行业本身的特点,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企业需要加大力度在二、三级城市以及乡镇的布局,进行合理扩张。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户更好地认识品牌,为企业打开通往销售农村的道路奠定基础。”
另外,一位从事多年家居建材营销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就目前看来,“建材下乡”的一些细节以及标准还不够明朗,没有最后确定,但“建材下乡”的操作要比家电、汽车下乡的范围大,也复杂,所以在执行上可能难度比较大,但作为企业以及品牌,要战略性地占领二、三线城市,甚至是乡镇,全力推广“建材下乡”的相关政策就势在必行。
各方反应
“建材下乡”程序上需便于操作
针对“建材下乡”的《建议》,业内人士的看法不一。
《建议》的主要起草者中国建材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欣表示,该《建议》只是给工信部作参考,最终的建材下乡实施方案应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由多部委共同制订。实施方案的具体出台时间尚不能确定,不过今年会有实质性进展。
《建议》认为,效仿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的做法,对农户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比较直接、简便、容易操作,而且拉动效果明显。
目前该《建议》已经下发到各建材行业征求意见。1月29日,中国水泥协会召开的小型座谈会上,有关企业对该《建议》所提的补贴方案提出了异议,认为由于涉及销售半径和运输、利润等问题,该方案操作难度太大。
李欣表示,建材下乡在操作上比家电下乡、农机下乡难得多。《建议》上也提到,要选择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发挥财政补贴拉动作用、程序简便、管理成本低、便于操作的实施方案。
综合
市场潜力
“建材下乡”涉及面广泛
目前大中城市的家居市场布局十分合理、完善,今后如何有效开发二、三级城市,将是整个行业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此次“建材下乡”政策是为了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相信很多人不禁会在内心盘问:农村自建房需求到底有多大的空间?中央通过“建材下乡”的政策,究竟能给农户带来什么?
针对这些疑问,辽宁省家具协会会长祖树武认为,“建材下乡”是继“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之后又一个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建材下乡”政策,是为进一步加大力度拉动经济,也是满足农村建房快速增长的需要,另外还能带动建材以及相关家具行业的产销量,有效提高农民住房和家居生活的质量。
对于赞声一片的“建材下乡”,品牌与企业也不能盲目乐观。祖树武指出,由于“建材下乡”涉及面广,执行难度比较大,目前处在完善阶段。企业以及品牌在不断完善经营网络的同时,在建材下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产品的绝对质量,还特别要对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等诸多问题给予高度关注,使“建材下乡”这项惠民措施真正能发挥作用。
记者手记
“建材下乡”不应是流于华丽的形式
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之后,“建材下乡”政策也被相关部门写进“中央一号”。
犹记去年时,“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短短一年的时间,当初的无限风光已沦为今天的过眼云烟,剩下的只是走低的数字。今天,“建材下乡”这个“新政”的出台是停留于纸面的华丽,步“家电下乡”的后尘,还是一鼓作气成为真正拉动内需的重要措施?
毫无疑问,中央出台关于建材下乡的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拉动内需,刺激农村市场对家居建材产品的消费。即使现在还未出台具体的补贴细节,但有关人士预测的10%以上的财政补贴,对于多数农村消费者来说是个颇具诱惑的数字。
如何避免像“家电下乡”那样出现“热得快凉得也快”的局面,这是每个家居建材企业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市场的需求,不能满怀壮志却不了解市场的需求。所以,在建材下乡之前要对市场有一个完整的调研。其次,作为国家出台的政策不可能草草了事,因此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因此,下乡的家居建材产品要不断丰富产品链,推陈出新,开拓市场,使“建材下乡新政”真正成为一项长久利国利民的政策。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