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的办公室墙壁上虽然挂满了世界互联网圈子内著名公司创始人的画像,让人感觉他依旧是一个狂热追求理想的人,但他令人吃惊地变得异常谦逊,说话时笑得少了,说任何话都是在脑子里想过一番之后才说的。
万网扬名
张向宁一直是个走在同龄人前面的人,他从小就事事比别人“早”。五岁时他看见别的孩子背书包上学就闹着也要上学,所以后来他同班的同学一般都比他大两岁;上大学后觉得学校的课程节奏太慢,上了一年半后想留学,就退学了。后因赶上父亲病重,没能去国外上学。
回忆从前,张向宁说,他是个对自己永不满足的人。总是给自己很大压力。
18岁就退学的他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这一生是自己走出来的。进社会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美籍华人开的外贸公司,一个月就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一年后,由于老板的一些许诺没有实现,他离开了这家公司。但从此对自己更加自信了。
张向宁的第一个公司是在北京创业的。后来又创业过多次,比如船运、旅游、激光医疗设备,电脑展销、国际贸易等。终因资金缺乏、经验不够,多数都以失败告终。
1994年左右,张向宁开始对互联网感兴趣。1996年初,张向宁和哥哥张向东共同创办了以互联网的域名注册,主机托管为主业的北京创联通信网络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有名的万网。张向宁任万网董事长兼CEO。那时候他才23岁。
1997年的时候是最困难的一年,资金缺乏、沉重的负债让他们举步唯艰。但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到1998年年中终于达到了现金流平衡。虽然当时不是最成功的,但却几乎是同时期创立而还能活到现在的唯一的互联网企业。
1998年底,他们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上网业务公司。这一下子吸引了IDG的眼球,他们主动提出要投资,当时注资了50万美元。到了2000年,张向宁又从新桥融到了1000万美元。这时万网的市场价值比IDG当时进来的价值高出约10倍左右。
VeryE重新起步
一向喜欢挑战的张向宁并没有满足。他想攀登新的高峰。他觉得可以做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一个价值超过万网100倍的企业。可是当时万网已引进了新桥的投资,投资方希望他们就只专注一件事去做,不要做很多业务。于是他只好选择另立门户。
当时有人猜测他们兄弟不合所以分家了。张向宁说,“这实在是非常陈腐的观念。根本就没有分家之说”。他解释说,他直到现在还是万网的副董事长。他在万网的股份跟他哥哥的一样多。万网赚的每一块钱都有他的。
2000年底,张向宁把他以前在万网赚的钱都投入了VeryE这个新公司。他想用这个新公司来做一种证明:我的成功是来自于真正的才干,不是靠运气。公司的主要业务是365Agent 情报中心,主要盈利模式是给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按他们的要求设定的智能信息服务。
在2003年之前,是张向宁最难过的日子。但他在互联网的严冬里依然乐观,反复地对一些国外最成功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并用那些国际最成功的互联网英雄的画像来鼓励自己。
2003年,他的新公司达到了自负盈亏。由于以前在万网时曾经有成功融资两次的记录,加上他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2003年底,他获得了日本三井住友基金的投资。于是,他把公司扩大整合为“天下互联”集团。现在天下互联下面有三个事业部,一个是窄告网,一个是中国商业电讯,还有一个是中国网络情报中心(原365Agent 情报中心升级而成)。
窄告业务始于2004年10月,主要是和各个门户、内容网站合作,把他们的广告面积包下来,通过技术分析将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到最有效的用户中去,也就是将原来的“广告模式”改为“窄告模式”。这项业务目前每月有近30%的销售增长,客户目前2万多,已经能自负盈亏了。
在情报业务方面,他们和中国互联网中心、新浪等机构合作,利用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每天早上在互联网上进行半小时的信息收集、归类,然后分发到用户的电子邮件里去。这一切都用电子计算机完成。目前此业务也已自负盈亏了,每月有10%的增长。
中国商业电讯业务做的主要是电子新闻稿的发布,这项业务始于去年5月。有了这项业务,企业不用开实际的新闻发布会,只需要一个电子形式的新闻发布会。张向宁说,已经有800多家上市公司成为客户。每天有近20个媒体转载他们的新闻稿。这一业务一年收入几百万,但张向宁他们目前还没充分挖掘出它的潜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