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口中的“热词”。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身边的具体事着眼,纷纷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支招。
张兆安代表:毛坯房的初始配置标准应该修改
全国人大代表张兆安表示,目前人们购买毛坯商品房后,在装修时一般都要把电线、水管、马桶、套内门等初始配置全部拆掉重来,导致很大的污染和浪费。他表示,当前的毛坯房验收标准已经不符合节能环保的实际要求,应该予以修改。
张兆安说,现行标准要求毛坯房配齐基本管线和设备,如水管、龙头、电线、房门、水斗、抽水马桶等。这些管道和配件虽然齐全,但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居民入住前装修时,需费时费力去拆除这些实际上不能使用的粗劣配件。这些配件未经使用即转化为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张兆安建议,毛坯房的初始配置标准应该修改。首先是提高电线、水管等公用隐蔽管道铺设配置标准,不要让人们在装修时再凿墙穿孔,避免反复开挖对建筑物造成多次伤害。其次,取消对套内门、马桶、水斗等配置标准的统一要求,只需预留相应管孔而无需铺设配件。
郑惠强委员:加强对废旧手机的绿色处置
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在两会上表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机消费市场,废旧手机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开始突出。当前我国废旧手机回收率很低,大量废弃手机被随意丢弃,或是流向二手市场。废旧手机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填埋,将导致手机中有害金属物质渗漏从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并有可能渗入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手机电池及配件中含有汞、砷等有毒物质,也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损害。
事实上,废旧手机的回收利用价值很高。手机的原材料中含有金、银、铜、钴、镍等十几种高价值金属。经过科学分解,1吨废旧手机能提取至少450克黄金、3公斤银、20公斤锡和130公斤铜;手机塑料可制成家具、玩具和汽车零配件;包装材料可再生产成纤维板;充电电池可用于制造电视显像管等。
郑惠强说,为了加强对废旧手机的绿色处置,首先是要建立政府、制造商、零售商与手机用户间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政府要尽快研究并建立手机“以旧换新”回收机制,逐步扩大手机回收规模;手机上下游企业相互协作,推动产业化回收,促进手机生产、销售、回收及再利用的良性循环。
对于手机用户,要建立以有偿原则为主的多元回收机制。例如,用户每交来一部废旧手机,运营商就给予其一定数额的充值卡,或在手机使用满一定年限后提供以旧换新的优惠。另外,还要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开展废旧手机的回收宣传活动。
陈振楼代表:大力发展环保“塑木”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对记者说,塑木复合材料是一种专门“消化”废木料、废塑料的环保材料。目前我国虽然是塑木生产大国,但是产业发展存在技术落后、产能分散、国家标准滞后等问题,这些瓶颈亟待突破。
陈振楼说,我国每年回收的废旧塑料超过250万吨,城市每年产生的建筑、装潢等木材废料在800万吨以上,林木采伐和木材加工产生的枝杈、碎片等废物超过1000万吨,农村每年产生的秸秆约2亿吨、稻壳约3500万吨,这些“废料”都是塑木的好原料。同时,每生产1吨塑木复合材料相当于少砍伐1.5棵30年树龄的桉树、减少6万个废弃塑料袋的污染、减少114亩农田的地膜残留隐患。但是,我国塑木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是产品技术研发不足,生产企业弱小、分散,国家标准滞后,产品种类单一、生产成本高、附加值低,市场接受程度低。
陈振楼建议,国家要将塑木产业作为重点环保支持产业,在研发投入、行政审批、贷款融资、产销税收、产品推广应用、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同时,加强对塑木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培养支持骨干企业;制订统一的塑木产业国家标准,促进塑木产业向原料通用化、装备专业化、产品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