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的气候变化再度刺激了世界各国已经脆弱的环保神经,发展低碳技术,实施产业技改,建立“绿色工厂”,实现低碳社会已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经济已驶入国家规划的快车道,我们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海力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逐渐探索出一条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信息的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海力经济逐渐呈现出质量好、效益高、亮点多、后劲强的良好局面。
一是提高认识,把节能减排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在低碳经济愈喊愈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统一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早在2003年,当众多煤炭企业满足于房柱式开采带来的短期利益时,海力集团领导就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站在时代的高度发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呼声,并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制订了企业新的发展思路,将“以矿业为主”完善为“以矿业为基础、汽配业为主导、航空部件维修服务业为补充”,倡导节约能源,主张多条腿走路,迈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的确,早期的矿业曾一度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它本身的高耗能性势必会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集团领导审时度势,运用到逼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构筑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先进汽配业为支撑,航空部件维修服务业为先导的发展格局,成功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二是夯实基础,将节能减排同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相结合
在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中,海力集团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生态为准则,大力倡导节约型企业。为加大集团节能减排的力度,完成集团制定的任务,集团专门成立了节能管理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任组长,各分管副总任副组长,定期召开节能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集团根据年初出台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实施方案》,把集团确定的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负责人身上,健全目标责任、成本核算、定额消耗、考核奖惩等制度,不断完善材料发放制度,重点加大自用煤、油料、坑木等原材料和易耗品的管理力度,逐渐建立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把节能减排真正纳入日常管理和考核之中。
三是加大力度,把节能减排同调整结构相结合
集团在抓规模、上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瞄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下大力气主攻“高、精、尖”优势项目,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首先,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大力发展汽配产业,大手笔,大气魄打造出以汽车散热制冷、刹车制动、汽车发动机、电子覆盖件等为主导产品的海力国际汽配产业园雏形。在项目入园上,集团重点选择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项目,实现资源、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目前,集团所属同创公司正在积极运作上市前各项工作,集团将利用这一时机,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努力由汽配业向整车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放大。
其次,集团领导紧紧把握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航空部件维修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大众航空时代正逐步向我们走来,这预示着省资源,节能源,附加值高的航空部件维修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集团充分利用北京得天独厚的航天产业基础和有利的资源优势,果断建立北京国美联航空部件维修公司,力求在飞机发动机维修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以此为起点逐渐扩大到产品设计和开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