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年度两会的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农村污染问题日渐严重,呼吁各方关注。
消失的青山绿水
“在农村很多地方,青山绿水已经没有了”,作为主抓当地农业农村问题的官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武威市副市长尚勋武向本报记者提起农村生态环境时,显得很痛心。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污水、以塑料袋等包装物为主的垃圾、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增大,都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尚勋武特别提到,过去农村的垃圾种类少,易分解,采用堆肥、自然填埋就可处理,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但随着农村消费市场的打开,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的成分“与城市没什么区别了”,但农村却不具备城市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张自立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农村污染主要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造成大气、水体、土壤等农业环境和食品污染;工业三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露天堆放,酸、碱和重金属随风飘散,随水流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净化能力不断降低,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农村住宅布局混乱,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及生活垃圾大都随意处置,造成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交叉污染。
据有关部门估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80多亿吨,生活垃圾约1.2亿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的COD产生量是城市的4倍。全国畜禽养殖粪便年产生量在25亿—30亿吨,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5倍。有关研究表明,在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总氮、总磷贡献率中,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可分别占到59%和30%;在三峡水库,上游入库的氮、磷占总负荷的70%—80%,库区内面源负荷则占到70%—90%。其它研究成果也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导致江河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月份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调查结果也显示,农村污染问题应当予以重视: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如何解忧
尚勋武建议,农村垃圾问题的解决,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可采取的措施有在村镇建设垃圾收集站,每村确保一个保洁员等。
张自立介绍,高效、低毒、生物化将是未来化肥的发展方向,随着化肥业科技的进步和对农民合理施肥的培训,化肥对于环境的影响将会趋利避害。
对于农村面临的工业污染,张自立建议从源头控制,因为这样成本最低;走循环经济之路;加强公众的环保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等多位委员代表还建议,治理农村污染,应将农村污染物减排列入“十二五”约束性指标减排内容。建议国家在安排“十二五”减排性指标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包含农村污染物,把农村化学需氧量(COD)的削减列入减排计划确保完成。督促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明确农村环保工作责任,抓好考核监督。
潘碧灵还建议,全面实施农村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农村环境保护主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重点推动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镇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农村居住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提高农村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能力。
加强农村环保科技。开展农村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展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构,充实环保人员力量,完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建立农村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常规监测制度,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作者:杜悦英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