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望风兴叹到靠风吃饭
3 月初,记者在烟台长岛看到,银白色的风机已经成了海岛上一道崭新风景。一座座挺拔的风机延绵数十公里,巨大的桨状叶片此起彼伏地缓缓转动着。
长岛县经贸局副局长范先恩告诉记者,长岛正好位于渤海海峡风道,年平均风速达 7m/s,风能密度比陆地高出近4 成。早在 1998年,长岛就迎来了第一家风电公司,这也是我省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风电项目。以前,岛上的居民生产、生活都深受大风之害,随着多家国内一流风电企业落户,长岛老百姓已从过去的“望风兴叹”,变成了现在的“靠风吃饭”。
烟台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海岸线长,高山丘陵多,烟台的风能优势在省内十分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烟台风电产业已经从技术示范阶段步入大规模建设和测风的快速发展阶段,项目布点由沿海及滩涂地区风能丰富带,延伸至内陆局部风能丰富地区和海上风能丰富区。
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烟台已竣工并投入运营的风电项目达 11个,装机 320 多台,单机容量在600―2000千瓦之间,风电总装机容量达 37.4万千瓦,是我省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城市。到2015年,烟台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0万千瓦。
能源结构大调整
电力紧缺,限制用电,这是近年来我省不少地区在用电高峰期间的无奈之举。随着烟台经济持续高增长,火电产能的不足和电煤的紧张,也使得烟台面临着严峻的供电形势。2008年夏天,烟台就不得不在用电高峰时实行差别电价。
然而,差别电价仅能调节电量在时间上的分配,却无法使电能在总量上增加,要解决电力紧张的难题,关键还在于转变电力结构,增加供电量。
风电的发展,为烟台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契机。据统计,经过多年积累发展,烟台目前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占到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9.1% ,电力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
长岛县经贸局副局长范先恩对由此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他回忆说, 2000 年以前,由于烟台地区用电紧张,经常限电,岛上渔民和渔业企业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而自从岛上建起了风力发电站以后,长岛就也没有出现限电的情况。目前,长岛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 6.4万千瓦,年输入电网 1.2亿千瓦时,而长岛全部用电仅为6000万千瓦时。风能带来的电力,不仅满足了本岛的需求,还能为其他地区输出了大量电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