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市副市长黄卫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提高垃圾收集处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城市”议案办理情况时说,北京市拟将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设置为“全市再生资源收集日”,让专业回收队伍走进社区,还将公布相关电话和回收物品清单。获知这一消息后,不少市民表示拥护。然而,笔者在此要给大家泼点冷水,设立“全市再生资源收集日”是个好政策,但是不能虎头蛇尾,千万别让掌声掩盖了垃圾分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目前,垃圾分类存在以下难题:
有专业回收队伍不等于有专业分类家庭。垃圾分类提了很久了,再生资源回收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是我们做得如何呢?恐怕不能说很乐观。在日本,家庭主妇把一个可乐瓶子分成3部分回收:取下包装纸,将瓶盖和瓶身分开。从细节上看,日本的再生资源回收可谓是细化到了每一个目标。而在国内,真正知道并且践行垃圾分类的家庭恐怕不多。因此,我们要推广垃圾分类,每个家庭首先要懂得相关知识,并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
进行网上预约回收不等于实际回收。为了保证回收效果,北京市要求在网上预约回收。有权威数据表明,北京2004年全市废旧物资回收量为448.4万吨,交易额39亿元。据测算,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物资年均增幅在8%~10%左右。按照最高10%估算,从2004年到2009年,北京的废旧物资回收量在722.14万吨左右,要是都做到如期回收,数字非常可观。但是,不知道上网的北京市民中间,能做到再生资源分类的有多少?操持家务较多的老年人、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人,能否有时间并且愿意做好这项工作?笔者以为,网上预约回收只是一个叫卖点而已,实际效果未必理想。
激励措施产生的能量有多大?除免费发放分类收集容器和垃圾袋之外,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采取发放酱油等激励措施鼓励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诚然,酱油本身并不值钱,但是奖励市民一袋酱油的价值远远高于其本身。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多出台这样的经济激励政策和措施。
其实,国内一些地区多年前就开始做垃圾分类工作,但实施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北京市能够坚持推广垃圾分类,并出台种种措施促进垃圾分类实施,这一做法无疑值得各地学习。期待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工作能够真正做好,取得成功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翟恒伟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