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解读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09年8月6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除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外,也与中国本身的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直接相关。 
  中国的环境问题有目共睹,可能不需要进一步说明。但是,如何认识中国的能源稀缺,值得讨论。 
  中国的能源需求问题首先是相对于储量和人口而言的。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尽管30年前,总的中国人口已近10亿(1978年底总人口9.6亿),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低,能源、资源储备可以说相对充足。因此,过去我们总说“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然而,十几亿规模的人口一旦开始增加能源消费,资源稀缺性逐渐显现。按人均拥有指标来衡量,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储备较低的国家。2007年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国际比较中,中国的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可采储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人均能源储备情况比日本好。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可能比日本大。在日本工业化时期,资源价格很低,环境要求也不紧迫。可以说,由于资源稀缺和环境问题,经济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将受到更多的能源和环境约束。除了已经很高而且还会更高的能源价格,环境空间也已经很小而且还会更小。并且,治理环境也意味着增加能源成本。对于中国来说,本世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不是当前的金融危机,而是将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的能源需求问题也是相对于国际市场而言的。简单地说,相对于中国需求,国际市场太小。通过主要国家一次能源需求比较看,中国能源需求上涨快,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很低,印度则是非常低。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将近一倍,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长三倍以上。日本和美国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成熟发达国家,能源需求也将保持小幅增长。即使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人均能源需求仍将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年,中国人均能源需求略高于美国的1/3,印度只有美国的1/10。 

  一个小国家如果缺乏能源资源或能源相关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购买,但不会对国际价格造成影响。然而,中国规模巨大的需求量无疑将对国际市场价格造成显著影响。从历史经验看,往往是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将更大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再比较一下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是环境污染最关键的原因。近年来,虽然对石油、天然气、水电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渐增加,但煤炭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依然非常高。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高达69.5%,石油20.1%,天然气3.3%,核电仅占0.7%。印度的能源结构同样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占51.5%。美国和日本的煤炭比例都不到25%。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中,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中国本身的节能日益迫切。一般的印象是,中国的节能空间很大。据估计,中国的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是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十个百分点。常有人以此为证,说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很低,这不完全对。 

2页 当前为第 1[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