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国石膏板在美面临被诉 专家主张应诉化危机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7日 来源:世界建筑建材总网整理编辑

....


在美国,产品责任案件中的责任主体一般被称之为“加害者”,包括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就石膏板而言,其中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石膏板销售商、石膏板进口商以及石膏板生产商和原料供应商等。从责任来说,开发商、建筑商和经销商、进口商,作为美国的公司,要确保使用和销售的是符合美国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的产品。同时,美国的监管部门有义务和责任推行适当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并监督其实施。


专家表示,既然经过美国权威部门的认定,不能证明此类产品不合美国当时有效的质量标准,那么产品责任被诉的主体,就不应只有中国的生产商,而是整个产品的流通链。中国的生产商是按照美国ASTM的相关标准,以及美国采购商的要求生产的。由于相关标准和要求不完善,就把问题归咎于中国生产商,这样做显然不合常规。国内某石膏板生产企业营销部负责人表示,整个事件中,各个环节都是负有自己责任的,美国的企业不能因为目前经济状况差,资金不足,而通过将事件引向中国生产商来逃避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是无法让人接受的。现在美国也在提出法案以禁止有关保险公司逃避责任。


      事实上在两年前的中国玩具行业发生过类似的案例,或可以供石膏板行业借鉴。当时有毒玩具消息初起之时,所有的指责都指向中国玩具商,在经过中国玩具商充分抗辩后,公众获知中国的玩具商由于是按照美国玩具商的设计和标准进行生产的,因此美国的玩具商美泰就承担了责任,负责回收问题产品和给予相关赔偿,而中国的玩具商则免受处罚。

 


中国企业应积极应对和抗辩


      中国在美国刊登的“中国制造”广告被视为中国政府开始在美国展开的行动之一。


但事实仍然严峻。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19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产品发起了88起贸易救济的调查,包括57起反倾销、9起反补贴,总金额约为102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玩具案、石膏板案、轮胎特保案、钢管案等等。商务部日前也向国内出口企业发出警告称,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正在加大,明年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企业应该警惕日益上升的收汇和贸易风险。


面对一直以来的贸易事件中,中国企业由于不了解进口国的法律体系和有关贸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经常处在被动地位,屡屡吃亏,经验惨痛。


      美国的司法制度鼓励打官司。在美国,当事人败诉时,不需要支付对方诉讼费。原告没有赔偿被告律师费的风险负担,会积极提起诉讼。原告胜诉时,律师更可分得高额的赔偿提成。其次美国法律有不少对原告有利的规定和原则,再加上异国诉讼,这使得中国企业往往要耗费很大的成本。另外,诉讼期间,美国公司、机构往往还利用媒体的力量制造舆论,错误引导消费者,使中国公司背着侵权的名声,市场当然大受影响。美国的原告经常选择个别或者少数企业进行诉讼,容易各个击破。目前,中国石膏板行业的少数龙头企业就被迫置于应诉和保护整个中国石膏板行业声誉的处境。
      针对这些情况,专家指出,现代各国法律在注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赋予制造商相应的抗辩事由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在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的抗辩事由就有“自甘冒险”、“过失分担”、非正常使用产品、特殊敏感性、契约的规定、丧失时效、科技水平限制/发展风险等条款,这些都应该为中国石膏板企业去认真分析。在中国石膏板案中,中国企业可以用 “生产是按照进口商要求进行的以及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普遍地未能揭示后来才知道的缺陷”等来进行相应的抗辩。


      “最关键的是,中国企业要有勇气,敢于直面美国消费者提起的官司。” 专家呼吁,只有认真地研究法律,积极应诉,分清责任归属,才是揭穿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石膏板的最佳途径。而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制度改革,对出口产品,要尽快修订、制定与不低于国际水准的质量标准,特别要注意监管民生产品。“目标就是要给注重研发和产品检测的产品领一个健康‘出生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外贸易因为法律和标准认定上的差距引发的纠纷,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减少中国企业因此遭受信誉和经济的损失。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