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照明节能的潜力巨大 遭遇“不差钱”的尴尬

发布时间:2009年7月18日 来源:文汇报

....

  《上海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明确:“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上海市节能协会顾问、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谢仲华告诉记者,以往,节能改造往往过分依赖政府资金,合同能源管理则引入了市场机制,改变了这种局面。近年来,本市对这种模式十分支持。

  据谢仲华介绍,最近3年,本市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从70多家增加到160多家,势头不错。但他也指出,一些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障碍,限制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发展:“就上海来说,只有20%的节能服务企业发展得比较好。”

  遭遇“不差钱”的尴尬

  竺鸣很努力。半年间,他和同事调查了数百个企事业单位,拜访了不下100个潜在客户,但没能打开多大局面。他最感慨的,是“不花钱的节能”遭遇了“不差钱的业主”,在节能理念和心态上,许多人停留在“十分初级的阶段”。

  在位于静安区的一个住宅小区,竺鸣好容易说服对方看看他的技术演示。带着照度仪、电表,他到现场安装了“纳米反射灯”。灯亮后,仅凭肉眼就能看出,17瓦的“纳米反射灯”比原先36瓦的日光灯更亮。仪器测量后很容易计算出,节能改造后,车库每年能省2万度电。

  技术,对方认可,“不花钱”的模式,也减轻了小区物业的排斥心理。但深谈下去,对方却有些意兴阑珊:“每个月省1500元电费,三七分成,我们到手的不足500元。这钱连吃一顿像样的饭都不够。”

  节能最怕遇到理念不一。乍一看,“2万度”不少,但当“不花钱”遭遇“不差钱”,这个数字就显得有些苍白。

  类似的尴尬,竺鸣多次碰到。在他接触过的小区中,有些车库每年能省10万度电,但节能潜力越大的小区,规模也越大,对电费也越不敏感。许多次,竺鸣满怀信心而去,但业主“不怕花钱怕麻烦”,演示成了“义演”。

  更有甚者,某些单位根深蒂固的“朝南坐”心态,给节能竖起了另一道“理念墙”。经过测算,合同能源服务企业要收回成本,分成比例应达到70%,这也是国际惯例。但竺鸣遇到过不少单位,仅仅为了显示强势地位,非要在分成上占大头,如此,“双赢”就成了一句空话。

  体制问题的牵绊

  一些体制性问题,让合同能源管理之路愈发泥泞。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