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游戏规则?据了解,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贴上不同颜色的碳标签。这意味着,大量原材料企业、制造商、物流商、零售商必须进行碳足迹验证,承担减排责任,否则将拿不到跨国公司的订单。
由此可见,“低碳”或将成为新的行业标准,凡在此领域低于标准者,只能出局。反之,则成为未来经济的领跑者。
与其要钱,不如借钱
碳交易是真金白银地掏钱。有时候,靠大企业或发达国家的“道德优越感”来兑现碳积分很难实现。
那么,一些有意发展可再生能源或者提高能效,却没有能力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或政府,应该怎么办?
在现阶段,与其跟别人要钱,不如跟银行借。与会者指出,这给正在兴起的绿色金融提供了舞台。
去年底,法国开发署和中国财政部正式签署了关于中法绿色中间信贷项目二期的意向备忘录。该项目主要支持中国全国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效项目。这些项目的放贷将通过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来实现。
事实上,从2004年到2008年,该项目的一期已有5.54亿欧元投向了中国。一直负责该项目的法国开发署项目官员邹萍在会上回忆说,2005年,他们找到中国境内的8家商业银行商讨该项目,没有一家银行能把“低碳”和“信贷”联系起来,根本没有概念。两年后,这些银行抢着要跟他们合作。
“这意味着,配合国家对工业结构调整的预期,银行业的产业信贷结构也在加快调整。”邹萍说。截至目前,中法绿色中间信贷项目已在国内支持了17个400万元以下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年碳减排量高达112.5万吨。
通过像法国开发署这样的外资机构的实践和支持,越来越多的银行投入到了“绿色金融”这个潮流中来。银行开始感兴趣了,就代表着有意愿发展“低碳”的企业和政府不需要再担心资金的来源。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