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既是中美双边事务,也牵动国际社会敏感的神经。当前,国际气候谈判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欧盟、美国和中国三强鼎立的国际气候政治格局以及大国之间的复杂博弈,将是决定哥本哈根会议成败的关键因素。中美之间达成的任何能源与气候变化合作协议,不仅会引起欧盟的担心,连美国在亚洲的盟友日本也难免紧张。实际上,过分强调中美合作重要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作为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基础不可动摇,任何框架外的双边或多边机制,只能作为有益补充。国际社会纷繁复杂,仅凭中、美两国不可能应对复杂的全球性事务,必须加强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对此,中国应该有清醒认识。
此次中美就能源与气候变化议题召开战略与经济对话,最重要目标就是加强双方互信,建立制度化的对话机制。其次,有望建立“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完善《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并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第三,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技术与贸易合作也将是重点讨论的问题。此前,美国两位华裔部长——商务部长骆家辉与能源部长朱棣文联袂访华,就是为这一问题的谈判做准备。中国加强节能减排,将创造巨大的清洁能源市场需求,对美国来说无疑是刺激经济复苏的难得机遇。但中美贸易摩擦也常常发生不和谐之声。自美国国会众议院6月底通过了包含向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后,尽管参议院尚未表决,而专家估计未来真正实施“碳关税”的可能性也并不大,但这一问题已闹得沸沸扬扬,成了中美贸易中的热点话题。鉴于中美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不同侧重,本次对话在寻求合作共赢的同时,出现分歧和交锋也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