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晶硅业需“挤水分”
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对多晶硅的投资逐步升温,截至目前,已建成产能接近5万吨,大大小小的项目以及规划项目不下40个,江西、四川、江苏等省已经成为国内多晶硅项目的主要分布地区。
比如四川,其一省的多晶硅产能就已经达到1.5万吨,投资27亿元的成都天威硅业公司年产3000吨的项目于2009年9月正式试产,投资15亿元的四川雅安市永旺多晶硅有限公司3600吨多晶硅项目一期600吨也已经投产。
不过,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实际情况并不像外表的数字那样光鲜。有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 绍,事实上,实际产能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也就20个左右,很多项目产出的都是纯度不达标的非成品,或者还只是规划产能。2009年,中国多晶硅的实际消耗在3万吨,而实际的国内产量只有1.6万吨。
吕锦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很多多晶硅项目都是规划产能,与实际产能相去甚远。对于整个多晶硅行业来说,真正过剩的部分只是低端产能,过度投资效益低下的低端产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这次《标准》的制定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对多晶硅行业现实情况的摸底过程。自去年9月份以来,工信部就多晶硅“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数次调研。前几年行业的高利润率,吸引各路资金纷纷涉足多晶硅,造成低端产能迅速膨胀;又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真正有市场、有需求的高端产能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性过剩”之势还在恶性发展,目前各地还在大量规划新上多晶硅项目,其中,3000吨以下的中小型项目几乎占到80%,申报3000吨项目的则寥寥无几。
《标准》的推出,将对多晶硅行业来一次挤水分的“消肿大手术”:借助新建项目的红线,那些已经规划但未报批的项目多数将被直接拦在市场之外;借助环保能耗标准及市场之手,众多已建中小型项目也将淘汰出局。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