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退出由市场说了算
“还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标准》虽然是新进产能的门槛标准,但是对于现有产能也会在环保指标和能耗指标上卡死。”有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标准》规定,到2011年底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这一点意味着国内多晶硅市场洗牌会相当剧烈,很多环保指标不能达标的企业要么再投资进行设备改造,要么等着退出市场。
江苏一家多晶硅企业人士表示,对于能耗标准,别提规模实力较小的厂商,就连千、万吨产能的厂商都感到发怵,不少厂商因为没有多晶硅生产尾气的配套回收设备,生产每千克多晶硅的综合能耗远超过200千瓦时/千克。
而赛维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希望标准可以再高一点,这样,行业进入者都是规模技术较高的企业,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竞争力。据了解,赛维目前拥有的3条多晶硅生产线都是5000吨的产能标准,2009年预计能够实现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约40千瓦时/千克。
在无锡,有一家多晶硅厂商,在国际多晶硅价格高达400-500美元/公斤的时候进场,当时该厂的产能只有几百吨,生产成本为170美元/公斤,即使如此高的成本,在当时依旧能够实现暴利,随着多晶硅价格的回落,该厂选择了获利退出。
目前多晶硅的价格已降到60-70美元/公斤,已高于国内一些项目的生产成本。吕锦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很多300吨、800吨的项目在去年之前都算是中型项目,但这些项目的成本也在80美元/公斤左右,现在显然已经无法能够正常开工生产了,即使没有产业政策的限制,它们也无法在市场上存活。
自多晶硅价格持续近一年的低位徘徊以来,不少多晶硅厂商已经因利润大减而陆续减产或退出,但上面提到的无锡厂商却走了“回头路”。由于认识到设立门槛之后的行业会更有秩序,该无锡厂商决定,利用前期赚取的大量利润,斥资投建3000吨以上的生产线,重整旗鼓再杀入多晶硅市场。
“实际上,多晶硅行业还属于朝阳产业,只是现在进入门槛提高了,对于想要长期在此行业发展经营的企业来说仍然存在投资价值,而且,现在的整体投资成本已经明显低于2008年之前。”一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