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一场新能源汽车盛宴引爆新的技术革命?

发布时间:2010年2月25日 来源:腾讯博客

....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之路仍然漫长,产业化之路上最大障碍,便是价格。价格高企的根本原因,是无法实现大批量的生产,而无法批量生产的根本原因,又在于技术上还有待成熟。如果一旦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出现突破,那么它对经济的拉动,将不亚于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到来的前提,是新能源汽车如何实现商品化,于是补贴便成了各国的首选政策。


        有资料显示,美国对每辆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给予高达3400美元的补贴,对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成本增加部分给予50%~80%的财政补贴;而日本对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给予50%减税,并给予与同级别传统车差价1/2的优惠补贴;法国给予每一辆电动汽车1.5万法郎的补贴,其中1万法郎给制造厂,5000法郎给购买电动汽车的私人或公司企业。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看财政部与科技部的这个补贴办法。这个《办法》是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首个补贴政策,该政策使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又向推进了一大步,已经具体落实到了产业政策的执行层面,这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疑是一巨大利好。


        但是在该《办法》中,补助仅限于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对于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尚未有任何涉及。鼓励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有关政策何时出台,有关部门也未给出明确答复。


        如果这条新政能出台实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来说肯定是有利的。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开拓市场的首要因素就是价格太高,虽然这种汽车既节能又环保,但顾客更在乎价格,他们觉得不划算,自然不太愿意购买。比如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最低配置款的售价也要27万多元,顾客再加几万元钱都可以买到皇冠了,所以普锐斯这两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没有大的突破。由于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新能源汽车的售价也是水涨船高,与同级别的汽(柴)油车型相比,它们的售价要高出30%左右,这样的价格令绝大多数顾客望而却步,因此,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普遍不理想,厂家给经销商下的任务也很少。销售的低迷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车企无法提高产量,也就不能摊薄成本。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新能源汽车要想打破这个循环,恐怕只能借助于国家政策扶持、财政补贴了。


        有消息称,新政将首先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深圳这5个城市试行,补贴幅度和标准可能和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相当,即混合动力汽车最高每辆可享受5万元补贴,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即将出台的新政能否成为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杠杆呢?我们拭目以待。


        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我国汽车销售规模是900多万辆,其中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到50万辆,也就是说不到6%。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新能源汽车推广和使用的主力,还在于私家车。因此,这种主要针对商用车、公务用车为主的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刺激究竟有多大,还有待检验。


        换个角度想,目前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对有关部门而言,可能还存在诸多困难。首先,是个人购车者数量巨大,巨额的补贴款从何而来?其次,补贴款如果来自全民税收,那么单对购车人进行补贴,必然会伤害到其他非购车人纳税人的利益。


        因此,对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可能在制度上需要进一步的创新。


        例如,能否借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与费用分摊制度,建立一种类似的分摊机制。不同的是,《可再生能源法》之所以能在日常电价中抽出几厘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补贴,其法理依据是全民用电,全民便有为清洁电力分摊的义务。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显然不是全民行为,那么,可不可以开征类似污染税之类的税收,让污染大户来为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买单?我想,这些都是可以开动脑筋好好思考一番的。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