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认为,如果将巨额燃料费中的一部分钱花在开发新型能源上,军队就可以得到能长期使用的技术,更可以产生规模效应。这也正是军方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的深层动力。
《国防》月刊还指出,随着五角大楼的这场运动继续推进,“节能”要求将进一步深入装备研发与采购环节,和杀伤力、打击精度、投送距离等并列成为决定新武器前途的关键。电驱动战车、核动力舰艇乃至太阳能飞机的前途被看好,其原因正在于此。
技术瓶颈仍是拦路虎
争取在2015年前将联邦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耗削减30%,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目标;为了确保这一愿景实现,来自军方的合作必不可少。不过也有很多分析人士提醒,虽然五角大楼今年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超过13亿美元,这场“绿色革命”仍非一朝一夕之功。
技术瓶颈始终是最大的拦路虎。例如,在美国陆军时下装备的6.8万辆各型军车中,已有大约4万辆能够使用替代燃料。但实地调查显示,经常实际使用这类燃料的车辆仅占总数的五成左右。其原因在于,配发给部队的E-85型生物燃料普遍质量不佳,在恶劣环境下总是无法充分发挥效能。
与之类似的是,一度受到空军大力支持的“煤变油”技术,近来同样受到了冷落。有研究称,此方案确实有助于减少对原油的依赖,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却同削减炭排放量的大趋势背道而驰。另外,“煤变油”技术对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也是致命伤。
“诚实地讲,五角大楼在环保项目上依然有几分落后。”在上个月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能源部能源管理项目主任理查德·基德表示,“没有国防部的参与,政府的环保承诺将无法兑现。因此,我们只有在这方面投入更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