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变成燃料棒
一个专门生产垃圾燃料棒(RDF)的工厂,令人大开眼界。这家工厂位于茨城县神栖市。垃圾从收集车上卸下后,即进入全密闭处理流程。将垃圾破碎、干燥,再通过分选剔除不可燃物,最后摇身一变成了RDF,即一支支直径3厘米、长5~7厘米的燃料棒,可以作为特别设计的发电厂的燃料。
据专家介绍,RDF生产技术是英国人1967年发明的,目前应用最多的国家是日本,目前运营能力最大的处理厂每天可生产400吨燃料棒。垃圾燃料棒含水率低、热值高,可与燃煤媲美,是符合低碳运行要求的优质新能源。
在福山再生发电厂,笔者一行目睹了RDF的“后半生”。这个发电厂是日本最大的RDF发电厂之一,每天处理RDF314吨,日发电量两万千瓦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日方技术人员告诉我们,燃料棒经过1500摄氏度以上高温燃烧后,最后的填埋物质只有燃烧物的5%,即日处理314吨RDF(相当于600吨左右原生垃圾),送到填埋场的终产物只有15吨,且整个运行过程无臭味无污染,能有效抑制二恶英等不良化学物质的生成,对环境没有影响。
亲近垃圾实惠多
与国内一些蚊蝇肆虐、恶臭扑鼻的垃圾处理场形成鲜明对照,日本东京新宿区的垃圾转运站,不仅建筑风格新颖别致,而且环境洁净幽雅。
新宿垃圾转运站周边全是高档住宅区,和学校一墙之隔。周围小垃圾楼的垃圾运到这里进行压缩转运,一天可处理200吨垃圾。这个垃圾转运站具有综合功能,垃圾处理部分在地下一层,地面建筑用于办公,并设立环境教育中心;顶层建有网球场,作为对周边居民的补偿,向公众免费开放,周围居民可以来这里休闲锻炼,甚至可以借用会议室来待客、聚会。
在琦玉县越古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居民家中淘汰的旧家具被收集运送到这里,经过修补和清洗,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需要的人,并定期举办售卖会,每每被抢购一空。中心还将人们随手扔掉的朽木、废塑料、旧书刊等,通过孩子和残疾人之手,制成妙趣横生的工艺品,摆放于中心特设的公众教育馆。中心不仅成为公众活动场所,还为23位聋哑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日本人乐于和垃圾场(站)为邻。横滨金泽垃圾焚烧厂内有一座漂亮的游泳馆,同一般的文化体育活动场馆相比毫不逊色。厂方负责人高木先生介绍说,游泳馆使用垃圾焚烧厂余热,以低廉的票价向公众开放。像这种傍着焚烧厂建起的游泳馆在日本还有很多,周围居民都可以在这里享受超值服务。 (特约撰稿 董聚山 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员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