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今日焦点 » 正文

风电并网拟行配额制 投资客叫好电网企业不感冒

发布时间:2010年5月24日 来源:《新世纪》

....


        指标难定


        不过,具体指标的确定并非易事。电网企业之所以不愿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风电,原因复杂,涉及技术、设备、市场、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王中坤表示,出台配额制难度不小,出台后有多强的可操作性、效果如何也不好说。


        清科集团投资银行部高级项目经理郑玉芬表示,被业内戏称为“垃圾电”的风电,由于电流不稳定,对电网损害大,风电并网需要对设备、电网设施改造,进行大量资金投入,“电网企业没有这么大的动力”。


        王中坤表示,电网企业完成指标困难的原因在于对短期利益的考虑。电网企业接收风电和常规电源相比,就经济效益来讲,后者更好,常规能源多接近市场,而可再生能源受地理位置影响,多分布在边远地区,远离负荷中心。


        市场消纳能力是一个制约风电上网的主要难题。


        “电网可以解决风电上网问题,却不能解决市场的消纳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存慧说,“上网不等于消纳,风电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问题。只强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没有意义。”


        以酒泉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为例,到2010年年底,酒泉市的风电装机容量为516万千瓦,“十二五”末再新增建成装机规模755万千瓦。而西北地区并没有这么大的用电需求。一位业内人士说,“这些容量,整个西北电网也无法消纳,只能依靠全国电网远距离输送到东部市场。”


        问题来了。甘肃河西地区的主网架电压等级是330千伏,无法实现现有的风电外送,为了实现外送,改造现有的薄弱电网,将投入大笔资金。西部风电并网的现有方案计划投资120亿元,建设750千伏的电网线路,跨越近3000公里,将电力输送到东部地区。这些高价电到达东部能否有市场是一个疑问。


        任东明表示,实现远距离风电外送,需要采用世界上尚未使用过的外送技术,最终能否实现外送还是未知数。不过,他仍相信配额制是解决风电上网目前看来最好的方法,但“任何政策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到底对电网企业制定多少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合适,这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任东明坦承。此外,配额制监管该由哪个部门来执行也是个难题,“能源局和电网企业都是平级部门”。


        截至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提前十年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现有风电装机容量远远超过当时规划,因此对电网企业设计一个“既能达到又不太容易完成”的配额比例,就显得尤为迫切。


        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大电网覆盖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总发电量中的比例分别达到1%和3%以上。在中长期规划中,对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作出了“配额”规定,“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投资者,所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权益装机总容量应分别达到其权益发电装机总容量的3%和8%以上。”


        但是,装机不等于发电。“收购义务应该由电网来完成。”任东明强调,完成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指标,需要电网企业和电力企业的协调配合,以避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于电网接收能力的局面再次出现。


        一位风电行业的资深人士指出,配额制难以出台的原因也涉及到利益,“即便规定了配额,电网公司上谁家的风电,不上谁家的风电呢?”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