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突围
卖烤生蚝没有多久,陈继雄断言:“武汉市很快会风靡烤生蚝。”武汉人现在每天要吃掉生蚝两吨(约6000只/吨)以上,海陆空几乎占了市场份额的一半。
尽管生意火爆,陈继雄并没有沉迷在烤生蚝之中。“等大街小巷都在烤生蚝的时候,我已经突围了,发展成广东菜酒店了。”
陈继雄一边在排档里烤生蚝,一边酝酿起大动作:
高薪请广东厨师,南下到广东进海鲜。
2005年3月,“海陆空”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注册商标。
2005年5月,陈继雄租下了隔壁的两家门面,海陆空搬出了小排档,发展成了有38个台位的中型店面。
2006年,海陆空一口气开了三家店:2月14日情人节,万松园店开张;8月5日,青山店开张,9月8号,海陆空竹叶山店将要开张。另外,8月8日,海陆空吉庆街店成功迁址,搬进了对面更大的门面。
扩张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更惊人的是,“每一家海陆空开业就立马火爆”。
回忆万松园店开张的情形,陈继雄自嘲地笑了:“我从没见过那种阵势,局面完全失控。”当时店里只有6个服务员,5个后厨,根本忙不过来,结果是客人都自己跑到厨房抢菜。人手不够,陈继雄亲自做煲仔饭。
陈继雄坦言:“做食品、做市场我是行家。开酒店,我还是外行。不过,这没关系,请内行来不就行了”。马上,他高薪招聘了一批酒店精英。“现在,海陆空人才济济,万松园店已经是井井有条,其他店也会如法炮制。”
仅花了一年多时间,陈已由外行变成内行。
海陆空还能走多远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对海陆空的未来,陈继雄套用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
迅速扩张,资金如何跟得上?“海陆空经过不断总结,多方中小企业融资,迅速占领市场。
“陈继雄透露:”我专接死店,然后盘活,成本并不高。青山店,原老板投资300万,我花45万接;万松园店,别人投资100万,我花30万接。“
谈到酒店经营的成功,陈继雄总结了五大要素:老板的思路和为人、味道好、价格公道、环境好、服务好。
“海陆空的定位很好,专做平价海鲜和广东菜,打破武汉市高价海鲜的格局,把消费者定位在工薪阶层。”
菜本来价不高,扩张后成本增加如何挣钱?陈继雄称自己是“挣慢钱”:“别人一盘菜挣1元,我分两次或者三次挣不就行了。”
陈继雄强调:做生意,绝不能贪小便宜,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向供货商结账,不拖拉,不抹零头。
“这样,供货商就不会有情绪,就会很乐意把最好的货品供应给我,从而保证了菜品质量。”
“下一步,海陆空将完善内部管理,成立专业管理公司,组建中心厨房和配送中心,使所有分店的品质和味道统一,争取两年内做成武汉的粤菜大王。”
爱家的广东男人
听陈继雄讲完他的故事,已是深夜11时许。他提出:“我带你去海陆空吉庆街店感受一下好吗?我想让你看看我老婆,要不是她与我患难与共,不会有海陆空的今天。”
打车到了吉庆街,那里正是热闹的时候,消夜的人很多。走进店里,记者在收银台见到了陈继雄的妻子,一个身材娇小,容貌秀美,着装素雅的女人。“我太太很能干,我万松园店里请了4名收银员,在这里,我太太一个人搞定。”听了丈夫的夸奖,陈太太笑了,很幸福的那种。
采访的过程中,陈继雄多次谈到自己的太太和一对儿女,这一生最让他揪心的是妻儿跟着他受苦了。“离开长沙前夕,我和太太抱头痛哭,真觉得是走投无路。那年过年,我们只有150元钱,其中还有50元是假币。”“我的孩子很懂事,刚到武汉的时候,家里没米下锅,他们就打碎小猪存钱罐去买米。”患难的日子,一家人相依为命,亲情也更浓烈。
当初离开家乡,陈继雄说是“落荒而逃”,父母卖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替他还债。而他也已7年没有回家过。
他告诉记者,支撑他不畏艰难奋斗到今天的是因为有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一家人在家乡的大街上潇洒走一回。”他感慨万千:“而今,我做到了!”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