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北京倡导市民在生活垃圾要减量分类

发布时间: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厨余垃圾分类是重点


        回收、收集、运输过程各成体系


        记者:可回收物如何回收再利用?


        陈玲:一是可以将废旧纸张、饮料瓶、矿泉水瓶、金属等可回收物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变卖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二是可以依托每月开展的再生资源回收日活动变卖家中的可回收物;三是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回收服务;四是可以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积分卡获得相应的积分,换取相应的赠品;五是可以按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公布的电话和可回收物种类变卖可回收物。


        记者:厨余垃圾如何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陈玲:北京市城镇地区垃圾成分特点就是厨余垃圾等有机物质占很大比例,造成垃圾热值低,不利于焚烧,混合垃圾也不利于生化处理,而填埋处理造成处理设施臭味、渗滤液等污染控制压力大,因此,实现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是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重点。


        结合实际,北京市厨余垃圾的处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即通过垃圾分类,大部分厨余垃圾将运至集中处理设施进行生化处理。一是居民将在家中分类的厨余垃圾分类投放到小区绿色的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中,由专业作业人员使用专用车辆直接收运至处理设施,或者先分类收集至生活垃圾密闭式清洁站,再使用专用车辆收运至处理设施,进行堆肥等资源化处理。二是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可以安装厨余垃圾生化处理设备,就地处理小区的厨余垃圾,在减少厨余垃圾远距离运输造成的遗洒、泄漏问题的同时,也缓解后端处理设施的压力。另外,有的家庭也安装了粉碎机等设备自行处理厨余垃圾,实现源头减量。


        记者:餐厨垃圾如何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陈玲:餐厨垃圾含水率、含油率、含盐率高,如果混入到普通生活垃圾中,容易产生臭味,污染环境,因此,餐厨垃圾应实现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理。北京市餐厨垃圾的处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一是大部分餐厨垃圾将由专业作业人员使用专用运输车辆到各餐饮服务单位巡回收集餐厨垃圾,运输到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制成肥料、饲料等资源化产品。二是北京市正在部分餐饮街、高校集中区、度假村等餐厨垃圾产生集中的地区,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实现上述地区餐厨垃圾相对集中处理。三是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可以安装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实现餐厨垃圾就地处理。


        记者:其他垃圾如何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陈玲:居民将在家中分类的其他垃圾分类投放到小区灰色的“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中,环卫专业作业人员使用专用车辆直接收运至处理设施,或者先分类收集至生活垃圾密闭式清洁站,再使用专用转运车辆运至处理设施,进行焚烧、卫生填埋等。


        记者:北京分类处理工艺路线如何选择?


        陈玲: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生化处理、焚烧、卫生填埋。生化处理适合处理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对于源头分类收集的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可以堆肥或产生沼气,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很好;对于混合垃圾也可采用生化处理起到减量减容,减少垃圾水分含量的作用,作为焚烧和填埋的预处理方式来使用。


        焚烧法适于处理高热值的垃圾。焚烧法技术成熟,减量化程度高,处理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可回收电能和热能等再生能源。


        卫生填埋可处理各种垃圾,但以消耗大量的土地,不适合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和地区,需要对渗滤液和臭味进行严格控制。


        在北京市卫生填埋用地日益困难的情况下,需要对不同的垃圾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北京市通过源头分类和机械分选两种方式将垃圾分为不同的种类。


        首先,要将可回收垃圾分出来以减少垃圾量,充分资源化;其次,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是臭味的主要来源,要分类收集,分类良好的厨余垃圾可用生化处理的方法生产肥料、饲料、沼气等;除上述两种垃圾之外的垃圾都归入其他垃圾。经过以上分类的每种垃圾均可以进行合理的处理,能够很好地控制二次污染。


        北京市采取源头分类(机械分选)+焚烧+生化+剩余物填埋的综合处理路线,通过分类分选,将高热值和高有机物的垃圾分开,分别采用焚烧和生化处理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垃圾的热能、有机物。焚烧和生化处理后的残渣进行填埋,以减少垃圾填埋量以及减少填埋场对周边的影响。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