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内蒙古企业负责人认为,从历史经验看来,中央加大力度推动自然会奏效,但关键还得看地方政府会不会有很多方法来消解这一政策。“地方政府的心情非常矛盾。现在把中央应付过去后,还会不会用其他方式把关停的产能再搞起来?”
对此,工信部负责此次淘汰落后产能的官员表示,这次和以往不同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此次行动是和当地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挂钩的,他们有压力和动力来推动政策的实施。
但事实上,各地企业已经出现了各种应对之策。有色协会铝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此次电解铝的淘汰标准是100千安及以下电解铝小预焙槽,但接近100千安的槽型,可以通过强化电流的方式来改成符合国家要求的槽型。“比如原本90千安的槽型,现在强化电流到105千安,就可以躲过此次被淘汰的命运。强化电流只是一种技术上的手段,也不违反政策。当然,如果槽型本身的电流千安数较低,仅靠强化电流也无法超过100千安。”
此外,一些企业还可通过瞒报实际的炉型或功率数,来逃避被淘汰的命运。比如,原本6300千伏安矿热炉,上报为7000千伏安或8000千伏安,略高于淘汰标准就可不必被淘汰,但这通过电力局一查就可辨真伪。
此次淘汰落后产能能否落到实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央能否持续保持热度,不再摇摆。上述内蒙古企业负责人抱怨说,淘汰落后、限制高耗能企业电价的说法也不是第一次提了,2008年就曾大力推出过,但下半年经济危机出现后,政策导向立刻逆转。“宁夏从自治区主席到环保局都对企业讲,你们只要把炉子开起来,就给多少电价优惠。所以那一轮,宁夏的高耗能项目迅速崛起,新报建的项目也特别多。这次政策虽严,但如果中央不坚持,过了这一阵,也许高耗能企业又起来了。”
一些业内人士也开始担心政策可能倒退。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考察时称“既要形成调控整体合力,又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这一讲话就被广泛联系。一位多年从事有色金属贸易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温总理所指的负面影响或包括限制高耗能企业带来的各地用电量大幅下滑的影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七八月发电企业产能利用率可能影响不大,但之后很可能明显下滑,到时政策依旧有摇摆可能。”
“越淘汰越大”的怪圈
相比中央行政手段的强制推进,业内更期待“市场”无形之手的推动。
一些高耗能产业的产品价格正从高处回落。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价已从4月的2470多美元/吨,下降到6月10日的1927美元/吨左右。国内铝价也一度跌破14000元/吨大关。安信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衡昆认为,在目前铝价下,国内部分铝厂开始亏损。如果取消优惠电价的措施进一步扩散到其他地区,铝厂将面临全行业亏损。
有色协会郎大展认为,在目前铝价低迷的情况下,铝厂赚不到钱,不可能愿意花大力气投资升级原有设备。
此外,由于投资新建项目的门槛越来越高,一些实力稍弱的地方小企业也很难再有实力升级。“对于此次很多要被淘汰的企业而言,升级门槛很高,资金会是主要问题。以电解铝厂为例,目前新建产能,起码得在10万吨以上,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角度则起码应在25万吨,需要25亿元。这些即将被淘汰的小厂经济效益不好,不可能有这个能力,银行也不可能给这些黑户项目贷款。”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评价。
工信部行政淘汰的理由是,现在电解铝等产业发展太大,产能过剩严重,如果国家不制止,将来产业损失更大。国家利用当前形势控制重复建设,对产业将来的良性发展有利。然而,对这种靠行政指令淘汰落后产能的合理性,业内仍存争议。“应该多用市场之手。让效益不好的企业被市场自然淘汰,或通过环保等手段对企业进行约束。”前述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事实上,淘汰落后产能很难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尽管此次淘汰行动力度前所未有,市场形势也有利于整合,但很多业内人士对前景不敢过于乐观。
郎大展告诉记者,一些自身实力雄厚的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早已准备上马更高产能的项目,而且规模不是“5万吨”,而很可能是超过20万吨以上。
在内蒙古投资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宁夏批了大量硅铁项目,现在仍有在建的,重复建设依然严重。“事实上,旧的还没淘汰完,新建项目已在往上窜,淘汰落后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为什么永远得淘汰?”
另一方面,这种“产能越上马越大”的趋势也在淘汰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前述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项目大,地方政府就觉得这样符合产业政策,且带来的产值高,予以大力支持。但事实上,项目小,是企业主自己投钱;项目越大,用的都是银行贷款。地方政府都不重视小项目,这就令企业陷入越建越大的怪圈,更加难以解开“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魔咒。
其实,产能并非越大越好。以钢铁行业为例,一位冶金部的前领导曾质疑,现在4000立方米的高炉都已无法满足钢厂新项目的要求,但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对焦炭的要求特别高,远非国产焦煤所能满足,这等于进一步加大了对澳大利亚等地进口高质量焦煤的依赖度。“如此下去,未来焦炭市场有没有可能演变成当前铁矿石的局面?”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