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高碳能源低碳化:内蒙古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0年6月29日 来源:北方新闻网

....


        高碳地区要走低碳发展的路子


        “今年我们启动实施了碳汇林建设项目,出台了煤炭企业每采10吨煤植一棵树的造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碳补造林的社会责任感和热情,目前已经有200多家企业参与到造林绿化实践中。”鄂尔多斯副市长李国俭不无感慨地说。


        鄂尔多斯作为高碳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解决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近年来,当地抓住碳减排、碳吸收、碳利用“三碳”环节和低碳技术研发,推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根据规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将鄂尔多斯建成国家级战略性生态能源和现代化基地。到2015年,煤炭就地转化由2009年的13%提高到40%,万元GDP能耗由2009年1.688吨标煤下降到1.37吨标煤,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由2009年的7%提高到13%,第三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38.9%提高到42%。实现这一目标,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必不可少。


        李国俭认为,制定优先审批、优先供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固定价格收购等政策,降低低碳项目的竞争成本。同时,制定提高准入门槛、差别对待等措施,限制或淘汰高排放产业或项目。重点支持低碳技术引进推广、低碳产品研发制造项目。


        包头市作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节能减排。包头市副市长冀学斌说:几年来,包头市本级共安排资金近2.5亿元,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节能减排各类补贴资金近3亿元,用于支持企业污染物治理、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等,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68.8亿元,增长17.6%,而万元GDP能耗降至2.11吨标煤,比2008年下降8.19%。今后包头市要严把项目入口关,加快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优化工业内部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呼和浩特市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中,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圆满完成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外,主要措施则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主要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副市长武文元说,从2006年开始,呼和浩特市相继引进了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太阳能发电以及全球著名的维斯塔斯风机制造等企业,率先打造光伏材料、风机制造等新能源基地。到目前,4家硅材料企业已经有3家实现投产。在风能产业方面,武川县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成为呼和浩特市发展风电产业的重阵。目前 ,武川县已经规划风力发电场10个。


        关注节能减排 发展碳金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自治区财政支持新能源和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产业主要有:风电产业、高端风电装备制造业、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太阳能综合应用工程、农村牧区新能源工程、地源热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研发能力建设、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等。”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张华说。


        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区财政资金将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倾斜,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9年我区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9.88万吨,虽然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整合金融资源,对于推动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行长王景武说,在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方面,重点支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支持发展以稀土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支持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风机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各方融资主体加大对低碳经济支持力度,畅通绿色融资通道。


        而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已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开办了节能减排业务。据该行行长焦晓明介绍,目前业务范围包括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水域治理和污水处理、二氧化硫减排、固废处理、循环经济等领域,项目主要分布电力、化工、钢铁、水泥、交通、水务、环保等行业以及国家10个重点节能工程。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推出8种融资模式: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模式、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非信贷融资模式等。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