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兴业银行一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也纷纷以不同的方式介入碳金融,共同构成了国内碳金融领域的“先发阵容”。
今年3月,中国银行金华分行为浙江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办理了国内首笔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碳交易融资及配套掉期业务,总金额达298万美元。不仅使该公司能顺利完成与意大利、爱尔兰两家公司减排5600万吨温室气体项目合作,还有助于企业规避美元汇率风险。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长陈石表示,CDM项目通常投资回报期较长,初期投资额较大,因此碳交易的卖家通常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很需要银行“帮一把”。
在兴业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官恒秋看来,从目前已交易的CDM项目看,温室气体、有害气体减排及风电、水电项目建设占了大头。这些项目的推进,不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而且十分有利于企业利用国际碳金融市场寻求资金支持。从长远的全球碳金融竞争格局看,中国应有雄心在未来低碳产业链上打破美元、欧元等货币制衡,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因为现在人民币已具备这样的实力。
低碳理财也“乐活”
对普通人而言,关注低碳,不仅在于生活方式的“乐活”,以理财方式分享低碳经济的收益,也是一种“乐活”。这方面,银行的嗅觉天生敏锐,最近一系列与低碳概念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相继面世就是明证。
细数目前市场上主打低碳牌的理财品,其“个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传递: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环保概念股票挂钩,与气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挂钩,与世界级权威机构的水资源、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环保指数挂钩……
相较而言,外资银行运作低碳理财品更为轻车熟路:一是在股票市场上选择环保和新能源行业内的相关上市公司作为成分股,放在一个篮子中构成一个指数,在指数基础上再推出银行理财产品;二是在新能源的期货市场上,将不同期货品种构成指数,提供给投资者。比如,汇丰银行杭州分行最近推出的一款结构性低碳投资产品,就挂钩于全球50家公司股票组成的“汇丰气候变化指数”;花旗银行杭州分行发行的一款挂钩“全球水资源指数”的理财产品,则是从全球75个国家筛选出10只水务公司股票,按相等权重组成。需要提醒的是,外资银行的环保类理财产品设计大多为看涨类结构,即挂钩标的涨幅越大,产品的收益水平越高。
相比之下,刚开始学步的中资银行,则对挂钩“碳交易”兴致更浓厚。光大银行杭州分行日前推出的一款具有低碳性质公益理财产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扣除购买碳额度的金额后,投资者实际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93%。这意味着每购买5万元理财产品,便可购买1吨二氧化碳减排额度。此外,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也先后推出了二氧化碳挂钩美元产品,且收益不错。
低碳信用卡是倍受银行青睐的又一类理财工具。兴业银行推出的低碳兴业卡是目前国内首张低碳信用卡,除了具备信用卡本身的功能外,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为个人购买碳减排量提供银行交易平台。也就是说,持卡人可以信用卡来购买碳减排量。据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介绍,该行以信用卡积分换购的方式,购买碳减排量,凸显环保主题。
光大银行也推出了一张“绿色零碳信用卡”。在规定时间段内,凡刷卡金额达到1.5万元,持卡人就可获赠1吨碳减排量,由光大银行代为支付购买碳减排量的费用。
有意思的是,光大、兴业银行不约而同地为客户设计了“碳信用档案”,持卡人购买的碳额度累计到1吨,就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拥有自己的碳信用档案,并可通过档案随时查询所购买碳额度的项目信息。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