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北京新兴支柱产业版图初现

发布时间:2010年8月23日 来源:北京商报

....


    新兴产业之汽车


    布局脉络:完善产业链、发展新能源汽车——国际领先的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虽然缺乏与整车企业相匹配的零部件配套能力,但这并未使北京在汽车产业发展上停滞不前。目前,北汽旗下的海纳川公司已与国内外数十家优势企业联手,建起了一系列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今年产值有望达到百亿元。对此,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将引入国内外优质汽车资源,完善汽车产业链,逐步建设一个兼顾整车及高端零部件产业的高科技汽车产业集群。


    实际上,这一系列的突破与北京市发展汽车产业的决心密不可分。2009年初起草的“北京市五大产业振兴方案”就已将汽车产业列入五大产业的第一项。


“举全市之力发展支撑首都经济的汽车产业,使北京成为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业城市。”在论证北京市是否要发展汽车产业时,北京市政府明确表示:2002年至2008年,北京汽车产业年均增长高达40%,成为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北京汽车产业发展,是保持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推动现代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2009年11月,随着国家发布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作为五大振兴方案之一的《北京市调整和振兴汽车产业实施方案》出台,汽车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明确。“根据《方案》,北京汽车工业的产值要在2011年达到1600亿-1800亿元的规模,工业增加值要占到全市工业的10%。”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北京汽车工业要实现年均15%-20%的增速。


    上述实施方案提到,要努力使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产业实现跨越,成为国际领先的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为建成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打下基础。为此,北京市将加快纯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和示范运行;打造千亿元级别的商用车优势企业,以及国内一流的越野车制造基地,进一步做强合资整车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强化本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配套能力,在关键汽车零部件系统领域弥补产业链不足,吸引国内外投资主体在京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实施方案还提出,要构建国内领先的区域研发能力,发展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汽车服务贸易体系。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统筹空间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推动北京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


    专家建言


    立足首都选择优势领域


    “北京要发展新兴产业,首先要做到立足自身城市特点。”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认为,北京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新兴产业发展不能无节制,也不能混乱无序。


    陈及同时表示,相较于七零八落的发展策略,规模带来的效益将更明显,北京新兴产业发展应该适当形成规模,才能产生外部经济效应。此外,相应的鼓励和政策优惠措施也必不可少。一些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可以通过新的融资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而大多数新兴产业都不具备消耗过多劳动力的特点,需要政策配套措施帮助新兴产业立足。


    “只有规模和领域选择好,北京新兴产业发展才能更具竞争力。”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建议,北京新兴产业的发展应选择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将这些领域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头戏”,这些行业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北京市需要形成集聚区,形成独特的产业规模,比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


    而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研究员王军看来,加快培育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相关产业的技术突破,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奠定先发优势。需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采取先行试点,重点突破,着力科技储备、人才储备和产业化储备的原则来进行。


    “从具体的战略选择上看,生物产业以及新兴信息产业作为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适的。”王军称,就生物产业而言,建议北京在生物产业中选择快速增长的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组织实施新医药质量升级、生物医学工程提速发展、生物育种产业化三大发展工程,促进北京生物产业快速提升竞争力。就新兴信息产业而言,北京适宜发展如下三个子行业:一是加快电子元器件产业升级,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企业“走出去”,逐步开拓国际市场;二是加快软件业发展,通过制定区域性政策法规提升软件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软件外包发展和软件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加快发展物联网行业,加大对重大关键技术投入研发的力度,提升物联网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的速度。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