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广西新建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占30%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日 来源:中国水网

....


    企业:看好环保产业财富


    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政府要甩掉资金和运营的“包袱”,社会资金为何要竞相接过“包袱”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是不是“包袱”,关键在于自身管理,同样一个污水处理厂,管不好是“包袱”,管得好则是财富。


    广西华鸿水务投资(集团)公司在广西境内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有7家之多,该公司董事长林金华告诉记者,他们与当地政府签订的BOT协议中,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时间在20~30年之间,但按他们的测算,污水处理厂只要运行12~13年,就可以收回所有投资,剩下的就是利润。


    林金华说,近年来环保产业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通过企业自身的精细化管理,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则能实现盈利。比如,准确地测量进水浓度,及时调整药物投放量,会节省不少运行费用;设备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保养,维护成本也会低得多。


    “我非常看好环保产业,它能创造财富。”林金华说,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向这条环保产业链的上游发展,开发环保设备和技术,往下游发展出售污水处理厂净化过的水,实现循环经济,这些措施都能带来可观收益。


    思考:如何让BOT模式良性发展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运营的多家BOT污水处理厂项目投产运营后,长期收不到政府转移支付的排污费,迫于资金压力,近期他们可能关停部分污水处理厂。


    部分排污企业和市民则表达了他们对排污费可能上调的担忧,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市场化运行后,为了尽快收回投资,投资方肯定会要求提高排污收费,这样一来企业的排污成本也肯定会增加。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家BOT污水处理厂项目都有提高排污费的意向。


    此外,有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为了赶工期、节约建造成本,部分污水处理厂还存在工程质量隐患,BOT项目运营到期后,最终留给政府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污水处理厂还有待时间检验。


    自治区环保厅的一名专家表示,BOT模式的实施,打破了长期以来污水处理工程由政府垄断经营的体制,开放了市场,有利于社会资金的投入,加快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地方政府来说,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BOT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融资方式。但BOT方式运作污水处理工程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在广西更是一个新鲜事物,如何确保项目成功,让BOT模式良性发展,实现政府、社会、企业三赢显然是一个挑战。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