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病新伤”让行业雪上加霜
2010年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一直低迷,“四成太阳能热水器冬天不能用”的调查无疑让行业“雪上加霜”。
“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产量全年增长预计仅为16.7%,全行业产值比2009年增长22.5%。”研讨会上,罗振涛说,这两项增幅数据都列行业历史最低水平。
除了如皇明等少数龙头企业表示今年增长仍保持在40%左右外,大多数太阳能企业都坦言“今年没有达到增长预期”,“小企业停产亏损,大企业增速放缓”成为行业普遍写照。
尽管市场迹象早已背离普遍“看涨”预期,但太阳能企业却还在不断给市场“加码”。2010年11月30日,国家对第三轮太阳能家电下乡招标,243家企业中标。相比第二轮中标的168家,家电下乡的热度不减意味着更多的企业还在不断入局,让原本残酷竞争的市场更趋于白热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2010年下半年企业曾寄希望于第三轮太阳能家电下乡能推动销售复苏,第三轮招投标因此倾全力投入,最终却发现推动力度效果一般。曾寄望挽救行业颓势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几近断折。
“四成太阳能热水器冬天不能用”可能只是行业的“冰山一角”。张德志总结2009年和2010年的调查数据说,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投诉率整体一直偏高,甚至不乏一些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的售后服务投诉。
中国商报记者还了解到,尽管当前国内太阳能光热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有3000多家企业,但实际上,营销网络、服务体系能覆盖全国的大品牌却屈指可数。“多数企业还属于区域性、地方性品牌,却因为家电下乡13%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剧产能扩张,蜂拥农村市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自然难以消化。”业内人士忧虑道。
产能相对过剩会否引发市场重组
实际上,如果仅从规模数据上看,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工业体系与商业环境均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罗振涛说,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热利用面积已达1.45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位。而在自主核心技术上,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也是国内少有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
但为何如此“光鲜”的产业却屡屡陷入年复一年的负面风波,徘徊不前于质量隐患、售后服务投诉等老问题?
实际上,早在2005年,中国消协就曾发布调查报告,披露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售后服务满意度不到36%。而见诸舆论的行业风评也都以诟病为主。
症结因子似乎还归于产能过剩。业内人士分析,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实际已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发展,而特别是近两年,大型品牌企业开始加速全国布局,行业产能扩大因此一时非常迅猛。金融危机后,转产太阳能和新加入的企业也使得行业产能以几何级数增长,这些都极大稀释了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的需求。此后,两轮太阳能家电下乡的狂潮,也预支了一部分市场的购买力。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