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2000万元,给老建筑“穿绿衣戴新帽”
2006年,南京市下发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虎踞路金墙大厦等10个公共建筑率先进入了首批节能改造试点目录,并对市规划局大楼等项目开展了节能改造示范。同时,南京市加强了对 “平改坡”屋面节能改造工作以及旧钢窗改造工作的研究,在有效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的同时,还集中解决了屋顶保温、隔热、抗渗等居民反映较突出的问题,社会反响良好。目前,南京市已完成2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过平改坡项目完成节能建筑达面积125.57万平方米。
2007年,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旧钢窗改造,三年累计改造门窗12.6万平方米,惠及1.78万户家庭。年日照2200小时,为建筑节能“进补”
早在2005年,南京市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2008年制定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的配套政策,强制要求在新建12层以下住宅和公共建筑中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做到统一设计和统一安装。紧接着,该市要求新建经适房全面执行“四节一环保”标准,并统一安装太阳能。在《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规划》中,将自保温高强度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科研、技改项目列入目标任务,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设中的规模化应用。
2011年,南京南站将建成全球最大的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系统,届时铺在站房屋顶上的是一块块接受太阳能辐射的金属小格子,接受太阳辐射面积将达10.7万平方米。据悉,这套系统使用寿命25年,可发电2.28亿度,相当于节约8.5万余吨标准煤,这将是南京乃至全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标杆”工程。
改造一批扶持一批,建筑节能也下乡
近年来,我国村镇住宅能源消耗将不断攀升,建筑节能下乡工作势在必行。
南京市积极研究和探索农村建筑节能问题,并付诸实施。2007年以来,该市分别在六合、高淳等区县,结合新农村集中居住区改造工程,推进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目前,高淳的武家嘴小区等数十家农民居住区实现同城同质同节能的目标。
锁定36项公建,建筑能耗一览无余
目前,南京市已完成260多家机关办公建筑、近220幢大型公共建筑、5700多幢建筑基本信息和1500多幢的民用建筑能耗统计;率先在江苏省完成了市政府、市委和市政协办公厅等13栋市级机关办公建筑和南京新百、市城建展览馆等10幢大型公共建筑能效审计;通过GIS信息系统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开展了 13个街道的能耗统计工作。
2010年,南京市已经在医院、宾馆饭店、商场、机关办公大楼、体育场馆等36个公建项目中推广和安装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市级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系统平台,实现与江苏省省级平台的联网传输。投资1.9亿元,重点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
2009年,南京市制订了《关于推进河西新城南部地区生态城区建设的意见》。
为落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南京市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配套资金,计划投资1.9亿元在河西新城等5个地区分别建设面积不低于20万平方米的生态建筑区域(社区)或低能耗建筑示范区域(社区),力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太阳能光热利用、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不低于500 万平方米的任务,实现2011年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建筑节能中的贡献率达到10%的目标。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