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风电企业整体都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三一电气总经理吴桂梁表示,一方面是如何尽快实现从初期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步入自主开发,形成全行业的技术升级,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另外一方面,就是如何建好配套产业链。
目前,中国兆瓦级风机的零配件供应商大都是“新手”,自身都面临着进一步发展和升级的问题。虽然目前在1500千瓦的风机配套上,国内企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在3000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机组的零配件生产和制造上,仍然缺乏和国外公司一较高下的实力。
“我们希望国内的零配件制造企业也能够尽快适应现在的大型化趋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企业在整机设计、关键零部件供应,以及其他技术环节上的垄断,从而实现中国风电行业自主、健康发展。”陶刚说。
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研发
“与其他新能源行业不同,中国的风电行业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包括华锐、金风、明阳在内的一批自主品牌,这些品牌企业的发展为中国风电自主技术的形成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品牌是创新之本。”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
无论是风机生产企业还是相关零配件配套企业,中国风电行业的竞争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产能、市场的竞争,还是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的竞争。
2010年,华锐风电共获得9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机组订单。之所以能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陶刚看来,完全得益于华锐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国内绝大多数风电企业的技术是引进的,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吴佳梁说,要想在下一轮竞争中,尤其是在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下树立自己的品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走自主研发之路,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