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碳纤维引民间热钱关注 稀土功能远未开发够

发布时间:2011年3月4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NBD:目前我国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上处于什么水平?民间资本有何动向?


    唐见茂:现在中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量很大,数字大约是10000吨,而产能只有4000~5000吨。随着国家的重视,产能正在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的产能是能够满足发展需求的,中国目前专门生产碳纤维的厂家有十多家,但高端应用技术还有待突破,如果不突破的话,总体水平还是上不去。


    未来10~20年,在碳素领域最重要的还是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也正是因为碳纤维成为了热点,民间热钱有流入的迹象,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家表达过进入该领域的想法,但是我的建议是,要谨慎进入,光靠钱也许不能解决技术难题。


    稀土功能材料“估值”过低


    NBD: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稀土功能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行业已备受市场瞩目。那么,在稀土行业上下游,还存在哪些问题不利于新材料的研发应用?


    周中枢:如果从稀土行业价值链看,产值沿产业链呈裂变式增长,利润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深加工端,稀土功能材料主要集中在下游环节。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管控下,稀土矿产资源稀缺性不断增强,资源端盈利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但仍难以“根治”稀土产业科学发展的长期问题。以南方中重稀土为例,稀土采矿企业和冶炼加工以单体企业为主,地方政府下发的采矿证主要集中在当地采矿企业手中,而冶炼加工出现了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及外资企业争相发展的局面,这种矿山与冶炼加工分割局面进一步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稀土功能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采矿环节由于利润较高导致盗采乱挖现象严重,冶炼加工企业只有微薄的初级加工利润,深加工企业受限原材料成本高涨,更难以开展技术创新和支撑企业向深加工环节发展。


    李卫:我国稀土企业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区,其中年处理能力在2000吨至5000吨的只有10家,年处理能力大于5000吨的更少,剩下的多为中小私营企业。


    目前的稀土、稀土氧化物、稀土合金乃至稀土新材料价格显然都偏低。我们现在就处于内讧的阶段,其实真正的定价权就在我们手中。我卖一块钱你得用,我卖一百块钱你照旧得用。作为一种关键元素,其价值远未从价格上得到体现。


    NBD: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上,中外进展如何?


    窦学宏:在世界范围内,稀土都被看成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在国防军工领域。但现在,稀土特殊的光电磁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够,稀土永磁材料目前发展到第四代,跟别的金属元素相比最好,且不可取代,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李卫: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应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国家应该提高对其的重视。就在我们国家开始将稀土功能材料列为大力振兴产业的同时,美国、日本等国家也都在加紧讨论并应用这一产业。目前,在“世界稀土使用大户”的欧洲,由稀土材料制成的化工产品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池生产和汽车尾气净化,更加节能的稀土材料灯也有望取代传统的高能耗白炽灯。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