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商业化试探
内蒙古热发电项目开标令业内为之振奋,而为了这一刻已经酝酿了6年之久。马胜红回忆说:“2005年德国太阳千年股份公司找到有关部门,希望合作。我也参与其中,并建议选址内蒙古。2006年这一项目在中德高新技术论坛上签署。”
这一项目直至今年1月20日才开标,为何搁置了这么久?
据马胜红介绍,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外方对在华投资的机制不熟悉,在独立运作未果后,德国太阳千年公司又寻求与内蒙古绿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内蒙古施德普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实施工作。
“更重要的原因是价格。由于依赖进口设备,当时预计内蒙古热发电项目电价为2.6-2.7元/千瓦,还是比较乐观的,但2009年7月敦煌10兆瓦光伏项目招标,价格为1.09元/千瓦,这中间有很大差距。”马胜红表示,目前光热发电项目设备已经可以实现国产化,这会使成本下降很多。
相关资料显示,内蒙古热发电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每年可发电1.2亿度以上。业内专业人士预计,招标后的上网电价可能会在1.8-1.9元/千瓦。
马胜红表示,该项目有20多家企业购买了标书,但到1月20日开标,只有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3家投标。
此前,德国太阳千年公司驻北京首席代表周立新曾透露,将与中广核共同参与竞标。至此,内蒙古绿能公司退出。马胜红说:“内蒙古绿能公司只是做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参与后期建设。后期建设还是大型发电企业来做比较合适。”
渐成投资热点
光热更适宜西部广阔地区的大规模发电。事实上,央企巨头早已在西部地区“圈地”。除了此次投标内蒙古热发电项目的国电、大唐和中广核之外,2009年华电集团与澳大利亚雄狮国际签署合作协议,准备在青海省格尔木合作开发10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2010年又与嘉峪关市签署包括发展光热发电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
不仅央企巨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准光热发电领域。一位长期关注光热发电领域的投资界人士表示,包括天威集团、三花股份、航空动力、金晶科技等公司,都已经在光热发电系统研发和项目建设,或光热发电相关核心材料和设备制造上布局。
传统的热水器制造企业也在谋求进入该领域,上述正在北京延庆建设的光热发电973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皇明太阳能和华电集团联合出资1.2亿元投建的项目。
另一家热水器行业巨头四季沐歌公司也在2010年年底投资4.5亿元在河南洛阳建设太阳能光热全产业链工业园,生产包括真空集热管在内的太阳能光热产业配套设施。
“太阳能光热利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未来,四季沐歌不是一个热水器企业,而是一个能源企业。”四季沐歌总裁李骏表示,“我们目前不会进入光热发电产业,因为需要有大量的资源匹配,而且会有很高的投资门槛。但无论是太阳能热利用,还是光热发电,都是值得关注的对象。”
马胜红认为,只要市场开启,配套厂商将会蜂拥而至,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都会显著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由于光热发电采用中高温真空管,而目前太阳能热水器采用的是中低温真空管,二者在技术上基本一致,因此未来真空管企业介入这一领域将有极大优势。
“如果说光热发电目前还有什么难点,就是成本较高、效率不够高。”马胜红表示,2011年可谓是光热发电元年。多做准备,先做起来,两三年之后,中国的光热发电有望迎来大发展。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