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入携程
与梁建章一见如故
做媒的我误打误撞地成了新娘,进入携程。
携程对郑南雁而言,更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其创业征途中,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1999年,梁建章、季琦等联手成立携程。2000年,年轻的携程开始拓展华南市场,并计划成立广州分公司。此前郑南雁跟携程一个人都不认识,只是通过朋友认识了来组建广州分公司的季琦,并答应利用自己在开发酒店软件期间的人脉关系,为季琦介绍人才。郑南雁热情推荐了几个广州本地人,季琦都摇头,最后把目光落在了郑南雁的身上:“干脆你过来吧!”
“就这样,做媒的我误打误撞地成了新娘,进入携程出任华南区总经理。”
这期间,他跟时任携程CEO的梁建章一见如故:两者都是做软件出身,很容易适应对方的行事风格、管理方式。郑南雁透露,梁建章曾两度挽留他。2000年年底时,郑南雁曾起意离职,当时的携程仍处探索期,一家技术型公司来挖他。郑南雁的辞职邮件都发出了,梁建章的几句话将他留住。郑南雁思索着说,“现在想这个决定是对的,如果我再去一家技术公司,到现在可能还只是个技术人员。”
不过,当2004年夏天,郑南雁第二次决定要离开的时候,梁建章甚为惋惜,但并没有执意挽留,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有自己的天空。
两小时闲聊
何伯权投出800万美元
当我走出何先生办公室的时候,他就答应给我投资800万美元。
2004年初夏,也是偶然的机会,朋友牵线郑南雁第一次见到了前乐百氏掌门人、如今“7天”董事长的何伯权。这次会面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也奠定了未来的“7天”。
“上午谈了两个小时,中午各自吃饭,下午接着又谈了大约三个小时。”在任何外人看来,这次谈话必定是跌宕起伏,充满着智慧的对答与思想的火花,但是郑南雁的回答却是“就是闲聊啊,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实上,上午的两个小时里,属于各说各的:何伯权主要谈他经营乐百氏的前后,而郑南雁则聊他在携程的所感所想,谈谈对经济型连锁酒店的看法,两个人谈兴甚浓。下午的三个小时其实已经在谈一些具体的合作内容了,方案也基本确定。
“当我走出何先生办公室的时候,他就答应给我投资800万美元。”这次会面后,何伯权去了美国,两人中间通了一次国际长途,敲定了大致的条款。最终,何伯权成为“7天”的大股东并出任董事长,而郑南雁个人则出资近800万元人民币,同时出任7天连锁酒店的CEO。
梦想成真
“7天”就是每一天一个好梦
除了赚钱,我还是有些理想主义,一直想做一个好公司。
从郑南雁创办第一家公司开始就跟酒店这个行业结下不解之之缘。在携程的耳濡目染刺激着他的创业梦想。当时如家已经做得盘子不小了,携程每天的订房数据也是很好的证明。那时候,梁建章也曾建议郑南雁可以考虑去如家,因为梁建章也是如家的董事会成员。“除了赚钱,我还是有些理想主义,一直想做一个好公司,而‘7天’恰恰是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要注册公司了,郑南雁灵机一动:“就叫‘7天’吧,就是每一天的意思。”这是郑南雁唯一起过的一个名字。接下来,揣着一大笔钱、拉起一帮并不专业的队伍、租下地盘,“7天”正式起航。
2005年3月,“7天”在广州开出第一家门店。但是仅有激情是不够的,当时,“7天”进入这个行业已经不早了。
郑南雁坦言,那段时间压力很大,开到第三家店的时候,上客率一直徘徊在40%至50%。郑南雁很焦虑,甚至主动提出来减薪1/3。分析了亏损的原因,郑南雁认为一方面是酒店刚刚成立,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自己提倡的“会员制”未得到贯彻。当时,“7天”的营销经理出自传统酒店业,他用自己最熟悉的手段——寻找中介公司来销售客房,还寻找大客户签订团购协议。但这样一来,“7天”的价格优势无法发挥。发现症结所在,郑南雁立马招聘了一个新的销售总监,坚决推行会员制。到了2005年底,“7天”的开房率达到90%。
融资故事
雷曼倒闭第二天“过会”
如果没有这笔资金,‘7天’的脚步就可能停下来。
10月16日,7天连锁酒店宣布成功获得国际投资机构6500万美元的融资。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郑南雁正以他独特的管理方式带着年轻的“7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金比母亲还重要”在风投中如今流行这样一句话,在全球经济大动荡的岁月里,“现金为王,甚至比你的母亲更重要!”苛刻而挑剔的风投们捂紧钱袋的时刻,英联却嗅到了商机,他们瞄准的是中国的连锁酒店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