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几年采矿业的发展,强度侵蚀将还会增加,这主要是人为造成的。 ”有关专家坦言,“造成本溪市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主要是采矿业,其次有采石、筑路、城市开发等。 ‘边治理边破坏’是强度侵蚀逐年增加的症结所在。 ”
2003年以来,为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治理15万亩的治理目标,本溪市县(区)水土保持部门加大投资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每年都超额完成治理任务。不过,轻度侵蚀与强度侵蚀的治理成本是不一样的。随着治理工作开展的深入,轻度侵蚀的面积逐渐得到缓解、改善,治理效果越来越明显,轻度侵蚀的面积也越来越小。于是,就有了遥感普查水土流失面积下降的阶段性成果。
然而,正在增加的强度以上侵蚀却是较难治理的。无论治理周期、治理成本还是治理的难度都非轻度侵蚀地块所比。这才是省里将本溪市的水保治理任务由每年治理15万亩减少到8万亩的真正原因。
三分治理七分管护监督执法从“被动”转向“主动”
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水土保持部门是法律法规赋予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建设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部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分治理七分管护,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就要搞好治理和监督执法,二者缺一不可。监督执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赋予水保部门的权力。纠正违法行为,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和有效手段。
本溪市水土保持站执法队伍人员有限,相对而言,监督执法的工作业务量非常大。
本溪市是著名的“煤铁之城”,是老工业基地。可以说是先有了工业,才有本溪市,历史的原因决定着本溪市现在搞矿山治理的难度非常大,其根本原因是矿山多,面积大,开采时间长,弃渣量大。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市以煤矿为主的矿山总数多达1300多座,目前,这些矿山仍然继续生产的只有300多座。这就留下了千余座废弃矿山。矿区恢复治理与常规的治理模式有较大差别,面临很多技术难题,所需资金数额较大。这就需要水保部门坚决按照水土保持法“谁破坏、谁治理,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补偿”的原则监督执法。
“对于那些开采业主无治理能力的,将防治费上缴到各级水土保持部门,由水土保持部门组织治理。而对于那些属于历史长期遗留问题,找不到矿主的,就应该由水土保持部门做出规划,争取财政支持,进行治理。 ”一位专家这样解释。
与此同时,前一段时期铁矿石价格猛升,又使矿山企业数量增多,尤其是个体和私营矿山企业业主的水土保持意识偏低,人为因素导致强度侵蚀频频发生,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一度陷入“被动迎战”的尴尬境地。
镜头一:
本溪市水保执法人员接到举报,驱车赶往一处乱采滥挖的采矿点执法。执法车一进村口,就被对方发现,在通往矿点的路上用挖掘机堆了多处路障。执法车遇阻。当执法人员步行上山赶到采矿点时,却发现不法分子的多台大型车辆已越过本溪辽阳市界,正在对面向这边张望!
镜头二:
前几年,铁矿石价格一度达到1吨数百元。由于大批开采者的到来,铁矿石储量丰富的火连寨地区突然 “热闹”起来。许多当地的老百姓甚至放弃耕作,纷纷扛起锹镐上山刨铁矿石。火连寨有位老太太,她住的小土房下就是矿石储量丰富的地块,开采者重金动员其搬迁,然后大举开采铁矿石。由于参与盗采盗挖铁矿石的人数众多,仅仅两年左右时间,火连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猛增至近万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