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
与储能电池拼抢市场
有了上述思路,从二级市场的角度出发,特高压输电工程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利好于输变电和新能源板块自然是毋庸置疑。然而,一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还是有必要得到投资者的关注,那就是储能,暨电池技术的发展。
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其能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系于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只有电池的储量提高才能够延长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也只有缩减电池的充电过程且不影响使用寿命,才能够使电动汽车符合消费者日常使用标准,并将其成本控制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产业化。正因如此,从新能源汽车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日起,这一市场的逐渐成长就成为了储能板块上涨的动力之源。
除此以外,殊不知,储能技术还与未来的特高压电网一样,可以促进新能源发展,甚至从某一角度讲更利于新能源发展。
这一观点,源于将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发电储存于电池当中,再采取传统物流模式配售。其不但有效规避了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稳定”和“传输耗损大”的难题,使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与新能源发电间最有效的衔接。更主要的是,使风电、光伏摆脱上网电价束缚,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运营。
当然,在已成熟的传统火电并网发电领域和发达地区电网领域,储能技术与国家电网间并无交集,而在特殊的,电网难以触及的偏远地区及未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市场,储能与电网间的争夺却又显而易见。
从国家电网布局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后,因充电时间较长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而又改为布局充、“换”电站中不难看出,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的“高地”是如此这般地令人垂涎,竞争也日趋激烈。
虽然“散兵游勇”的储能企业根本无法与电网“国家队”相抗衡,但事实上,国家电网采取了换电模式(电力通过电池实现脱离电网的自由贸易),就意味着储能企业拥有了夹缝中求生存的空间。
言归正传,回到二级市场,无论国家电网与储能技术在特定市场中怎样鹬蚌相争,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企业都将坐享渔翁之利。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