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有菜市“一桶装”
东山街的明月市场已配置了分类垃圾桶,垃圾桶每两个一组,一共7组,放置在市场内。据了解,包括明月市场在内,东山市场、龟岗市场、寺右市场这4个农贸市场都已实施垃圾分类,有机易腐垃圾运到大田山生态循环园堆肥处理。
但在已试点一年的江南果蔬肉菜市场,记者近日发现市场内并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
在林和街的侨怡肉菜市场,记者走了一圈都没有发现分类垃圾桶。保洁工说,垃圾都是倒入一个绿色垃圾桶里面,然后拉到信成北路上的拐角,让垃圾收运车拉走。
酒店步调不一致
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下酒店宾馆都是垃圾分类先行区域之一,包括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等50多家酒店。记者走访部分酒店,发现垃圾分类工作的步调并不一致。
中国大酒店的大堂内还是以前的单体垃圾桶,并没有换成分类垃圾桶。不过,保洁工李姨介绍说,垃圾都是一并收集,再运到垃圾房里分拣。记者在酒店的地下垃圾房的所见也验证了这一点。但在东方宾馆,保洁工说没有对垃圾进行分拣,“都是装好放到垃圾房里。”记者在垃圾房里只看到袋装垃圾堆积如山,却不见有工人分拣。在酒店大堂,记者也未发现分类垃圾桶。
南方日报记者 刘可英 实习生 李颖
宣传不到位
在一些公共场所,记者在多个垃圾桶附近观察了一段时间,不论是字迹模糊的分类垃圾桶,还是标识清楚的分类垃圾桶,都很少有路人把垃圾按类别投放,基本是随意扔弃垃圾。因此,在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里面,不难发现一次性饭盒、餐巾纸、小吃残渣等垃圾。
记者随机采访了沿途的市民,大部分市民都知道广州要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但至于具体要如何操作,很多人都表示“蒙查查”。“我听电视讲过要搞垃圾分类,但究竟怎么搞,我就不清楚。”市民黄先生疑惑地回答记者。
“不是我不想分,而是不知道如何分。”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市民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分类。租住在农林下路的张小姐说,她只知道电池这种垃圾的危害,不敢随便扔,但对于其他垃圾,她说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分类。”很少看到有这样的宣传,即使有分类垃圾桶,也找不到如何分类的介绍。”她建议应在垃圾桶旁竖一个指引,”丢的时候还可以参考呀。”
经费成问题
推广垃圾分类,政府一直提出不增加市民支出,但一些社区物业资金不足,难以应对。作为广州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的越秀区东山街五羊南社区,此次推广垃圾分类再次面临困局。
据东山街街道办副主任黄奕清介绍,五羊南社区内的垃圾桶不会再增加,此次只是加强了对厨余垃圾的回收。
记者了解到,东山街目前只对五羊东、五羊南、明月三个社区、4个农贸市场以及中小学先行推广垃圾分类,由于资金的原因,其他社区暂时不能推广。
据悉,目前,街道给社区环卫工人配置了收厨余垃圾的红色垃圾桶,环卫部门负责配置送往垃圾压缩站的大型绿色垃圾桶,剩下的按照规定由物业公司自行配置。“这回只能看政府会给多少经费了,街道已经没有专项经费了。”黄奕清表示,作为垃圾分类先行推广区域,东山街将获得市区两级各80万元的前期投入经费,可目前经费还没有到位。但是根据东山街的估算,整个东山街要增设1.8万个垃圾桶,再加上分给居民的垃圾桶、胶袋,以及增加环卫工的人工,整个前期投入约390万元,就算是市区两级共投入了160万元,仍旧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