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委的人士也告诉记者,今年用于垃圾分类的资金预算,经过了人大审议,但尚未批下来。
除了资源投入,《规定》还专门设置了罚款条例——如对不按要求分类垃圾的市民每次处以50元罚款;物业公司未设置垃圾桶的,将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广州市城管委主任李廷贵透露,4月份里对于垃圾分类一些违规行为,都将以“宣传教育”为主,但从5月份开始,将会严格执法正式开出罚单。
虽然颇受争议,但截至目前,广州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还是开出了30多张《责令限改通知书》。
“改变居民的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充分考虑居民的方便性,垃圾分类才能具有操作性。”“分类得”公司负责人杨静山说,罚单也许并不有效。
处理系统待健全
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在于从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整个系统要建立起来
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居民习惯的培养,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显得更为迫切。
广州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管理处处长余尚风表示,城管委在垃圾处理上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比如,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六区、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和李坑生活垃圾焚烧二厂,力争今年李坑生活垃圾焚烧二厂建成运行,确保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六区、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大田山生化处理基地、市园林基质厂的处理能力。
在广州着力增设焚烧和填埋厂的同时,质疑依然存在。
“每种途径,都有一个使用范围,但前提是分类。”巴索等番禺居民之所以强烈抗议建设垃圾焚烧基地,关键就在于担心分类不彻底下,垃圾燃烧带来的污染。“如果分类完善,我们也不会反对焚烧。”巴索再三强调。
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中,以填埋的方式处理的将近80%;再生资源回收部分占14.8%;焚烧发电部分接近6%;而生化处理仅为0.7%左右。
另一方面,在广州市每日接近1.2万吨的垃圾中,厨余垃圾量超过一半。在业内人士看来,生化处理才是厨余垃圾最合适的处理途径。
但目前广州的处理厂无法负荷大量增加的餐厨垃圾。广州最重要的厨余垃圾处理基地——大田山生态循环园,目前每天的处理量是50吨。
“这离6500吨的现实,缺口太大了。”巴索说。
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缺口存在。杨静山解释,有效的垃圾处理模式,关键是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整个系统要建立起来。
“我们也知道这个迫切性,所以除了《规定》,下来还将做一些政策规划。”上述广州市城管委人士对记者说。
不完整的产业链
垃圾处理企业很多,但从前端分类到后端资源化利用形成完整产业链的,还非常少
2003年,杨静山离开IT行业,开始潜心研究垃圾分类市场,并于2008年成立了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去年1月,东山街道办下的五羊南社区试点垃圾分类,“分类得”与五羊南社区居委会和该社区部分居民签订协议,负责该区的垃圾回收。
“需要回收垃圾时,先打电话预约,到时会派工作人员去收集。对于部分可回收物品,给予居民一定的现金,鼓励居民尽可能地先分类。”杨静山再三强调,他不只是“捡垃圾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各类垃圾资源化利用。
“做垃圾处理,关键就是要做到封闭式的循环经济。”杨静山说,比如在垃圾中的一些旧货,可以延伸旧货市场;食品垃圾可以堆肥;低价值的可回收物品,可以建立不同物质的处理工厂,从前端垃圾分类开始,对每一样垃圾都尽量做不同方式的处理。“即便是木头,也可以燃烧发电啊。”
杨简单地算了一笔账,按每个月每个国民产生价值15块钱的垃圾,算下来一年全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就超过2000亿。“而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还将投入5000亿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想想这个市场有多大?”杨睁大眼睛说。
但巨大市场的面前,却隔着一层“玻璃墙”。一个事实是,虽然垃圾处理企业很多,但是从前端分类到后端的资源化利用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还非常少。
“现在垃圾处理的技术都已经成熟了。”杨表示,但整个市场一直没有打开局面,关键就在于各方没有形成合力,把垃圾给分清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