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百济林重在“产品及品牌定位的差异化”。产品定位:国产中高档精品凉茶饮品。市场上除了全国知名品牌王老吉外,尚有少量的区域品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缺。品牌定位:“金顶百济林,吉祥万事兴”是百济林的广告口号,也是百济林的品牌诉求点,既喻意中高档的层次,又表露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宝洁公司,相继推出六个洗发水品牌。由于宝洁公司巧妙地运用了产品差异化,设计了六个品牌各异的个性化定位,每个产品以功能特性进行市场细分,从而实现了洗发水行业骄人的战绩。
案例二“拉芳舍”脱壳
温州人约朋友喝个茶什么的,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拉芳舍。拉芳舍这三个字诞生至今应该还在幼年期,可是它在温州早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符号,业界普遍认为拉芳舍是一个商界的奇迹。
拉芳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究起本源和上岛咖啡还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市区半腰桥的上岛咖啡易名拉芳舍的时候,不少人就怀疑其中的微妙。
曾经是上岛咖啡加盟商的历史,拉芳舍并不否认。2001年,市区人林小芬打算开家咖啡店,与台湾的上岛咖啡联系上了,意外的是到开业时上岛咖啡原先计划好的技术人员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到位,这下林小芬没办法,菜单和厨师自己先物色,于是跑到广州,订了菜单请了厨师,再请厨师根据温州人习惯的饮食方式和菜肴结构进行整合,一张聚集了“咖啡牛排、广东小吃、温州风味”的菜单就这样出炉了。2001年11月份,市区半腰桥上岛咖啡开张营业,实质跟外地城市“上岛”惟一相似的只是招牌,从一开始就在经营的特色上偏离了上岛咖啡的轨道,也打破了温州人观念中咖啡馆的传统概念,却不料迎合了温州人的口味,很快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喜爱。
“上岛”的成功,促使林小芬在香港注册了香港拉芳舍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在国内申请注册拉芳舍商标。2002年8月,在城市的东边一个并不繁华的地段,林小芬自创的咖啡美食休闲吧呱呱落地,取名就叫拉芳舍。
换汤又换药,就这样,彻底脱壳后的拉芳舍继续朝着自己的市场方向进行试验。
选择第一家拉芳舍店址的时候,出人意料。地点没有在黄金地段,可停车方便、躲避喧嚣正好是休闲人群的理想处所。“我不在家,就在拉芳舍,不在拉芳舍,就在去拉芳舍的路上。”这是拉芳舍的“开业词”,这个“仿效”性质的广告词,却就此让拉芳舍深深地烙在温州人的心里。也许是越简单越有效,拉芳舍最终胜出的是因为创造了属于温州人自己的文化,而现在,它正逐步渗透到全国各地有温州人聚居的地方!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