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品牌故事 » 正文

三千万建“村中城”爆夏耀周致富轨迹(图)

发布时间:2011年5月16日 来源:互联网

....

  对此,有着46年教师经历的代正奇作过测算。他家有10亩地,按初始入股价3600元/亩计算,大约可获得3.6万元的股本金,前三年果园挂果前,按每亩450元租地价,一年可得4500元,三年后,则按占股比例在农场分红。

  两年多过去后,夏耀周的上述规划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现实,养猪场今年已经开始产生效益,果园基本成形。作为村中小城的重要部分,居民小区的建设,则刚刚经历征地拆迁和平整土地的工作。根据测算,夏耀周用于实现上述规划的资金将超过3000万元。

  46岁的孔令柱一家三口都在秦家地煤矿打工,今年8月30日,孔令柱的妻子张稳连患急性胆结石,但一时拿不出一大笔医疗费用,夏耀周知道后,当即借给他5000元。

  孔令柱说,来矿上两年多,他家不知道向夏老板借过多少次钱了,虽然从工资中扣回,“但应了急,等于是救了命啊”。

  宣威市外宣办负责人孙先生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夏耀周先后投资20余万元修通了哨坡到夏家箐的村组公路,投资15万元修通了老马箐村到色嘎的村间公路,投资14万余元解决了通南铺一村、夏家箐、李家营、孔家村等235户1129人的饮水问题,出资25万元建了当地第一所全免费学校耀周希望小学,并全额承担学生的书籍费和作业本费。

  秦本泽是耀周希望小学三名教师中唯一不拿国家工资的教师。作为旧堡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学区原本只安排这个教学点接受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要走十多里路上学。

  有人担心三年级学生走不了那么远,夏耀周便托人找来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辞职教师秦本泽,聘他出任三年级的班主任,按照另外两个正式教师的标准,由夏耀周负责秦的工资待遇。

  和关心教育一样,夏耀周对村里的老人和生活困难的村民也很关照。

  2006年春节前,夏耀周还带上3万元,给通南铺村的古稀老人和贫困户拜年,这在当地曾被传为美谈。

  由于丈夫早亡,旧堡村村民段燕林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夏耀周便安排她的一个孩子到煤矿当保安,另一个在养殖场当技术员,段燕林则在猪场养猪。对于这种变化,段燕林称自己“也是拿铁饭碗的工人了”。对于未来住别墅,她更是充满向往。

  “这个地方有钱的人多,但很多人在很多年以后,留给这个地方的印象,最多就是一个有钱人”。马朝银说,倘塘镇山上到处是煤,很多人挖煤发了财,但夏耀周赚了钱后,将很大一部分用于回报乡里,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不讲他好话的,他就是这个地方的一个“大管家”,只要是村民、矿工们有需要的,他都帮。

  在争议中前行

  当地政府认为,夏耀周的所作所为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吻合,宣威市委宣传部的资料显示,夏耀周两年前“将村民变居民”的构想现在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通南铺村现已有220人在煤矿工作,2005年,这个村在煤矿工作的员工领取工资达到156万元,以全村516人计,人均收入3000多元。三年前,这里有电视机的人家不到10户,现在全村共有电视机152台、手机186部、摩托车23辆。

  虽然有政府的力挺,但当地仍有人对夏耀周的行为表示不解或质疑。

  夏曾通过媒体公开回应:“有人说我傻,但我还是觉得我比他们要聪明那么一点点!”他解释自己的目的是“想让家乡的人多赚钱,都过上好日子!”

  有人对此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实在跟商人的本性不相符合,商人讲究的应该是在商言商,无利不起早!”

  夏耀周则回应道:“我这个人就是与别人不一样,绝对不一样。我不是商人,我是个正宗的农民!”

  2007年10月上旬,云南当地媒体报道了夏耀周三千万建城的行为,立即引起了读者和网友的广泛议论,有人甚至质疑夏耀周“别有用心”。

  一个村民说:“他只是给我们建几栋房子,叫我们去他的工厂上班,就白要了我们的土地,光我们的地基就值多少钱?”

  记者将此话转述给夏耀周,他说:“这主要是人心太复杂。我实实在在地给老百姓办点事,现在还有人怀疑。其实,该我拿的钱,一分不差地拿出来了。”

  有人怀疑夏的动机和背后可能存在更大的企图,夏耀周说:“我想领着大家一起富裕,但有人怀疑我,我还怀疑他呢,我觉得他们的思想不行!”

  交锋到最后,“境界不同”成为了夏耀周的唯一答案。

  当地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些争议。接受采访的宣威市农林局孔令培副局长认为,从目前的法律法规来看,农民的宅基地如此置换合理合法。孔令培评价说:“夏耀周的可贵之处,就是企业家出面而不是政府出面干这件事情。现在的议论说到底,是因为是一些企业家以个人的方式在做这些事情,所以引发各种猜测和质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秋莲认为,“造城”梦是夏耀周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行为,也是先富起来者回报社会的方式,对于社会而言,这一积极行为值得提倡和推广,因为它符合和谐社会“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精神。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教授认为,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转工是一个趋势,土地集约使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夏耀周的开发方式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值得推行。“夏耀周的行为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李光说。加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