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核心技术尽管市场预期如此之高,但现阶段,由于盲目发展,我国LED照明产业暴露出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一边是LED产业迅猛地发展,一边却是技术与设备的捉襟见肘。这是中国LED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来自日、美、欧的五大国际厂商代表了当今LED的最高水平,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收入上,更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垄断,50%以上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这五大厂商手中”。
目前,LED外延片生产技术主要采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而MOCVD设备主要被两大寡头——德国的AIXTRON公司和美国VEECO公司垄断。相关数据表明,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了92%。并且,美欧国家掌握着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制造环节的核心技术,来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拥有LED产业链上游区域85%-90%的原创性发明专利。
相关调查显示,封装是我国的主要研发和申请领域,专利申请数占总体的39%,而在产业上游的外延和芯片方面,我国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晚,专利所占比例较少。
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认为:“就整体水平而言,我国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两年左右的差距。”
加强研发重视专利
市场竞争压力下,LED产业要想真正突破发展瓶颈,在市场上掌握话语权,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以及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够具备发展后劲。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专利的申请和质量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上,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市场机会,调整本公司的市场及产品定位,突出自己的优势,与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和拓展市场。
TCL集团(6.57,-0.14,-2.09%)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中心专利开发和授权许可部部长王华钧表示:“面对国外公司的‘虎视眈眈’,国内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点研发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
对于专利研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指出,“可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模仿创新,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提高其技术效果,申请改进型专利,这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此外,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也是促进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毛金生表示,国内有些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有些企业则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要强化合作意识,促进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