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我国风电产业进入事故高发期 潜在问题集中爆发

发布时间:2011年6月13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记者了解到,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出台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提出风电机组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由于酒泉基地相关风电设备招商在2008年已经完成,当时国内还没有关于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明确技术标准。”甘肃省发改委能源局介绍。


  2009年以前的风机不具备这个能力还说得过去,但是2009年以后的呢?采访中,甘肃瓜州协合风电公司介绍,2009年以后交付的风机,招标合同中要求风机具备这种能力,风机制造商也承诺风机具备这种技术。“多次事故证明绝大多数风电机组根本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汪宁渤说。


  一些风电场负责人认为,从脱网事故看,风机制造企业不仅哄骗了风电场,也哄骗了电网。


  “目前酒泉风电基地70%的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酒泉市能源局局长吴生学介绍。


  低电压穿越能力,通俗地说,就是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保持发电运行能力,不能“ 抛弃 ”电网 , 以减少电网波动。根据电网要求,风电机组应该能够满足电压跌落到额度电压的20%时维持625毫秒不脱网。事实证明,风机连这625毫秒都没有挺住。


  酒泉的风电企业认为,虽然酒泉风电基地事故多发,但是一旦有同样的诱因,很难保证类似的事故不会在其他地区重演。甘肃省电力公司认为,国家要求风电保障性收购,如果已安装的风机不进行技术改造,脱网事故肯定还会发生。


  采访中一些风机制造企业认为脱网与风机无关。在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一位正在参与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即使风机都具备了低电压穿越能力,但也只有半秒左右的时间,所以根源在风电场。他们认为电网也有责任。“电监会不能只给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打板子,电网的责任呢?也有电网运行不稳定导致风机脱网的。”


  风电设备制造商、风电场、电网 , 原本是一条绳子上的“ 蚂蚱”,在风机脱网事故发生后,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窘境。


  但是无论如何,低电压穿越能力成为我国风电产业不得不具备的“刚性要求”。记者了解到,无论是风电场还是风电设备制造企业,都予以高度重视。


  风机脱网事故还反映出风电场建设中的管理问题。


  国家电监会在调查了三次风机脱网事故后认为,风电场建设施工质量问题较多,工程质量管理不严。同时发生事故的风电场35千伏电缆施工工艺水平和质量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反映出风电场建设工程中施工、监理和建设管理存在不足。


  “被置换”的风机闲置


  装机后发愁并网,并网后又遭遇“弃风”;即就是被收购的电量,又由于风机频繁脱网而时断时续。这就是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剪不断理还乱”的尴尬。


  “十一五”期间,记者采访风电产业时,业内最发愁的是“并网难”。记者近期采访发现,在国家要求电网保障性收购风电后,多地出现了“弃风”现象———并网风机发了电上不了网,许多风机从网外闲置变成网内闲置。“弃风”现象折射出我国风电送出消纳矛盾已经很突出。


  “盼风又怕风。”香港新能源内蒙古四子王旗风电场经理苏长友道出了风电场的无奈。“风大可以满负荷发电的时候,往往就接到电网调度的限电指令。”这个装机5万千瓦的风电场,去年5月份并网后,平时最多有3万千瓦左右在发电,其余都被限发。据了解,去年底,蒙西电网风电并网650万千瓦,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风机从网外闲置变成网内闲置。

3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