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意外的事情,因为当时在上海,房子每天都在涨,而且氛围很好,期房可以转让,换手率很高……周围跟我做同样事情的人也非常多,汗牛充栋”。马文亚说,有关他的第一篇报道出来后,上海的朋友都笑话,说真丢人,不就500万吗?“因为当时那批一起炒房的人,没有哪个没1000万资产的”。
“跟比你更优秀的人在一起”
2008年,马文亚遭遇第一次投资挫折,他手中的股票大跌,周围跟着买的朋友也各有损失。他将其归结为自己当时处在“唯我独尊”的时代——没找到“高手”,身边全是菜鸟,很多人跟着他买,都不懂股票,只有他最懂。事后马文亚说,做任何事情,当只有你最懂的时候,你是最危险的,“永远要跟比你更优秀的人在一起”。
之后,他选择了加入国际青年成就社(JuniorAchievement),并担任中国传媒大学分社社长。
JA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青少年职业、创业和理财教育的非营利教育机构,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每年有900多万学生接受JA的教育。JA与企业和教育界紧密合作,开发并实施从小学到大学的一系列的教育课程,用一手的经验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准备,激励并帮助青少年在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马文亚的大部分大学生活,都投入到其中,为JA服务,“我上大学主要做的就是这一件事”。
几个月前,他又发现了一个更令人兴奋的地方:智囊团。“智囊团”由一批在经济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于2007年创办,自身定位为“商业领域中,初露锋芒的年轻人成长互助的团体”。目前,智囊团在全国拥有100名成员,入选资格审查非常严格,每月的申请者中只能通过一人,有资格进入其中的,都有实际的商业经历和成果,且“首先他会认为自己是青年领袖”。
“我特别特别不喜欢和那些‘正常的’大学生在一起,我觉得他们太无聊了”,马文亚坦白。他的想法也很容易理解,许多大学生是将四年时间“混”过来的。“刚上大学,我的魔兽水平是全班第二,一年后就变成倒数第一了。我天天在看房子没时间玩,他们天天玩,水平就突飞猛进啊”,与整天玩游戏的同学相比,他更愿意将时间用在和“志趣高远”的人交流上,“也是吃喝玩乐,只是换了一群人而已”。在智囊团的聚会上,他们有时谈论某个投资项目,有时聊聊老庄。
“我们的口号是成就有成就的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马文亚说,有的人有能力,但可能缺乏某种资源,比如金钱、人脉,而在智囊团中,到处都是有能力、有经验又事业有成的人,大家成为朋友,相互扶持会走得更远。
加入智囊团之后,马文亚着手进行改组,使它更加正规化,他准备劝退大部分团员,筛选成员最重要的标准是:志趣高远、道德高尚、价值观正确,“这样的人真的很少”。
马文亚在智囊团是名副其实的“小弟”,年龄小、资历浅,周围全是“牛人”,作为在校大学生,又有大把的时间,他便心甘情愿承担起做杂活的任务。
智囊团是最令马文亚激动的话题,“真正的青年创业者是令人着迷的。他们胸怀天下,努力创造着新的商业模式,在创业初期就考虑着以后要如何回报社会。我觉得这才是牛人,是我尊敬的人,所以我选择参加智囊团为他们服务。”
与他们相比,马文亚不觉得自己成功,“如果跟差的人去比,你永远优秀,如果跟强的人去比,你永远不足。想要进步的话,需要跟更优秀的人去比”,能用500万标价的“成功”与他的标准南辕北辙,“我与智囊团的朋友们达成共识: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