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度须年均下降213%
我国须积极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降低煤炭等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此外,我国也应不断促进相关低碳技术的发展,加快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大力发展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煤炭转化效率;推进热电、热电冷联供等多联产技术,加快研发和推广燃料电池以及发动机动力技术等,为能源低碳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提高能源效率,等同于同样的产出却减少了能源消费,从而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研究表明,1978—2009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从3.7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08吨标准煤/万元,其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能耗的下降,其中工业能耗下降是总体能耗下降的主要原因。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能耗仍然偏高,降低能耗仍有很大空间。在这一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节能减排,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未来20年,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世界能源强度年均下降约为111%,中国要实现节能目标,至少要保持能源强度年均下降213%。
低碳新兴产业的潜力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中国不仅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也要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目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为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我国工业增加值虽只占GDP的40%左右,但工业能源消耗几乎占到了能源消费总量的70%,明显偏高。因此,要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尤其是发展资源消耗低、增加值较高的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完善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战略性低碳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将可再生能源、低碳先进技术等领域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从政策上鼓励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此外,我国也要继续促进产业节能的发展,强化重点行业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推进节能减排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