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路线图”的测算,假设内部收益率压低为5%(常规电力项目的基准收益率为8%),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在14000元/千瓦及以下、有效日照小时数高于1600小时,上网电价才可以做到低于1元/千瓦时。
不过,在现有情况下,发改委能拿出1元/千瓦时的电价标准已属不易,很难期望光伏上网电价还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未来的价格只能比这个标准低。原因很简单:高额补贴的钱从何来?
依照现行政策,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的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目前的提取标准为,每度电抽取4厘钱。2010年,全国大约征收了100~110亿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相比实际需求,缺口在10~20亿元左右。
分享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不仅是光伏,还包括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多种新能源,用于光伏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如果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启动,缺口将会进一步增大。
按照“路线图”测算,如果2020年光伏装机目标达到5000万千瓦,补贴金额需要700亿元以上。
“电价附加需要提升,否则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求。按照我们的计算,如果电价附加增加到每千瓦时一毛钱,到2020年累计就可以提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6430亿元,就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求。”王斯成建议道。
不过,这样的建议能否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采纳,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在物价高涨、防通胀难度不减的大背景下,提高电价无疑会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通胀压力。
光伏补贴的资金缺口,可能成为今后光伏产业发展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大跃进”隐忧
对比国外的发展经验,光伏标杆电价是促进光伏产业大发展的有效措施。例如德国,在2000年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案》,给予光伏0.99马克/千瓦时的电价,极大刺激了德国的光伏市场,使德国的光伏发电量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在中国推出标杆电价后,压抑已久的光伏市场有望就此启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国内光伏市场很可能会掀起一波建设热潮,“搞起来万人大会战,市场可能短时间就拉动起来了”。
实际上,受标杆电价出台刺激,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开始行动。8月12日,江西赛维太阳能有限公司宣布,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工程总承包合同,将在青海开发一个20兆瓦的太阳能项目,一期10兆瓦将在本月开始动工,整个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建成。
“西部地区已经在启动,之前停止不建的、跑马圈地的、观望的,都开始动起来了。拿到路条的,希望赶在12月31号前建成;没有拿到路条的,希望建起来造成既成事实。我们了解到是,好多地方都在开始招标,市场启动得非常迅速,规模比以前大,区域范围也更大。”塞维LDK光伏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薛怀斌告诉记者。
在瞿晓华看来,政策明朗化后,光伏市场的启动是早晚的事情,尤其是自然条件较好、投资收益率高的西部地区。“我们已经在重新布局,调整扩大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计划,此前积累的一些项目也要加速。”
2010年,中国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比2009年新增16万千瓦增长了3倍多。根据此前媒体披露的国家能源局编制的《光伏发电“十二五”规划》内容,光伏“十二五”装机目标已上调为1000万千瓦,2020年上调至5000万千瓦,这与此前的目标翻了一倍有余。
业界预计,光伏标杆电价如果补贴到位,新目标达成的可能性非常大。一片欢腾声中,光伏产业的发展酝酿着新的隐忧。“大跃进”之下,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很可能进一步加剧,不计成本的压价、恶性竞争等屡见不鲜的老问题,也将对这个行业的发展造成新的伤害。
2010年8月,发改委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光伏特许权项目招标,13个竞标项目的最低价均不可思议低于了1元/千瓦时,121个标书的报价均值仅为1.036元/千瓦时,中电投旗下公司甚至一鸣惊人地报出了0.7288元/千瓦时的地板价。
“光伏产业千万不能在标杆电价出台后再度疯狂起来,如果是这样就失去了政策推出的意义。如果是再拉动新一轮的扩张潮,就会逼着政府政策转变。意大利、德国就有前车之鉴,行业疯狂迫使政府采取削减补贴措施。”李俊峰警告说。
实际上,发改委标杆电价“通知”中已经为下一步的政策调整预留了“后门”。“通知”明确指出:“今后,我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上网电价)”。此外,“通知”也并未对电价补贴的年限做出硬性规定,如果发改委缩短补贴年限,光伏投资收益也将大打折扣。“明年光伏项目的申报量肯定会更大,就看地方政府怎么来调控了。需要良性发展、有序建设,无论是大公司、小企业都能参与其中,分享到光伏产业的发展盛宴。如果是短时间内发展过剩,也就透支了行业发展的空间,受损的还是光伏企业自己。”薛怀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国内市场的启动,是一座大金矿,未来会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有大约120平方公里的戈壁和荒漠,开发利用5%就可以安装超过50亿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可以达到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2010年年发电量总和的1.5倍。”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告诉记者。
相比水电、火电项目,光伏发电的成本过高是规模化发展的最大“软肋”。因此,国家是否出台标杆电价、以及标杆电价的高低,对光伏产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前,因为政策不明朗,各路资本对光伏发电项目都不敢轻举妄动,跑马圈地、摇摆观望的居多。
“我们非常看好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明确标杆电价后,光伏投资内部收益率就可以明确,企业心底的石头落了地。”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舒桦说道。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