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双反调查不期而至 触发中国光伏深层危机?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


  风险恐蔓延至欧洲


  “其实美国市场现在占我们总出货量的40%左右,大头还是在欧洲,现在我们担心的是欧盟会不会效仿美国也提起‘双反’。”上诉被采访人士说。据悉,销往欧美的光伏产品占据了中国光伏企业近90%的销售额。


  国际咨询机构IHS iSuppli表示,2012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内。这与光伏曾经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2010年全球光伏的增速高达139%。在市场已经大幅下滑的悲观预期下,如果欧美的“双反”大棒再打在中国光伏企业的身上,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国内多晶硅现货主流报价为35万元/吨,比年初70万元/吨的报价低出一半;而光伏电池组件价格也在过去三个月内下降30%。


  与价格暴跌相对应的是产能的过剩。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产能过剩为10GW,其中8GW来自中国。


  截至2011年年底,常州天合、英利新能源的产能都将达到2GW,无锡尚德则在2.4GW左右,而后起之秀晶澳的产能年底将达到3GW。中国光伏企业的疯狂扩张,一旦遭遇欧美市场的“急刹车”,那么众多企业将在刀尖上起舞。


  “中国国内的光伏市场尚没有大幅启动的迹象,一旦海外市场被封锁,那么光伏企业将面临货难卖、钱难赚的局面,一批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将率先被淘汰。”上述业内人士如是预测。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反驳美国同行指责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采取了低价倾销竞争策略的问题上,国内光伏产业界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反击。“首先,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在美国销售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下降,与时下世界光伏产业正处在发展低迷期有直接关系,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上降价销售更多的是一种被动行为;其次,充分展示中国企业对光伏电池和组件产品定价的合理性,比如向相关方面展示产品的真实成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价格等。”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浙江省在年底前将把这些企业做成一个类股份制企业的联盟形式,“以大带小进行市场突围。”


  同时他也强调,由于美国企业提起的贸易诉讼也是国际市场贸易保护开启的信号,一些仍在向光伏领域进行投资的企业应当慎重评估市场风险。

 
  链接


  美国企业申请进行“双反”调查涉及的范围


  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单独、部分或完全组装成为其他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模块、层压板、面板和建筑一体化材料。申请被调查的电池厚度等于或大于20微米。可以任何结合方式形成,如杂质扩散,离子注入,外延生长或者半导体,绝缘体或金属的沉积或增长,不同材料的粘接等。由非晶硅等其他材料制成的薄膜光伏电池被排除在被调查产品范围之外。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