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光电开发有助于绕开煤电缓减“电荒”
据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测算,我国太阳能资源可开发潜力为1.7万亿吨标准煤;风能资源可开发潜力为10亿千瓦,可转换为80亿吨标准煤;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量4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5.4亿千瓦,可转换为48-64亿吨标准煤;包括生物质发电、液态燃料、沼气等在内的生物质能可转换约46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可开发约33亿吨标准煤。
马胜红表示,从能源数量及技术经济性来看,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规模开发将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华东、华中及华南部分地区周期性“电荒”难题。
一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等西部地区太阳能最为丰富,而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陕西北部太阳能辐射大,距离负荷中心区域较近。华北电力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区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年辐射量达160万千卡每平米。此外,这些地区广袤的荒漠资源为太阳能资源规模开发提供优越条件。
二是太阳能光伏发电遇政策利好,并网光伏发电盈利空间大。根据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规定,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上网电价标准为1.15元/千瓦时,2012年以后为1元/千瓦时。由工信部编制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意见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目标,10GW装机容量提振了市场信心。据马胜红预计,光伏发电降价潜力明显,预计未来5-10年,将降低至0.5-0.7元每千瓦时,相对火电优势更加明显。目前,火电发电总成本为0.62元/千瓦时,其中发电成本0.277,发电外部成本为0.343;光伏发电初始投资1.8万元/kWp,年有效小时数达1500小时,光伏发电与火力发电成本将在2013年交汇,成本均为0.72元/千瓦时。
三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欧美地区有逾20年运行经验,技术成熟。工信部信息司副巡视员、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与其他诸多产业不同,我国太阳能发光伏发电技术水平并不落后,包括中科院、皇明太阳能集团、河海大学等在内的多家企业与学术机构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实用化技术。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