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总量控制盯紧印染行业 坚持节能减排无污染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开展先进的数字化管理也非常关键,运用数字化系统对整个工艺进行在线监测、系统控制等,不仅比人工控制更加精确,还更及时,让节能减排更加精细化。“技术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技术”将是“十二五”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之一。


  在印染行业产值占浙江省总产量53%和全国30%左右的绍兴市,管理减排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当地不仅把百余家印染企业集聚到工业园区统一管理,还积极开展在线监测,引入刷卡排污机制。


  今年3月~10月,绍兴市在市区为43家印染企业安装了用来计量污水排放的流量计,并在流量计上安装了IC卡。IC卡内记录着企业的排污指标总量,一旦接近超标线,电子阀门就会向企业和环保部门发出警报,总量用完后,监控装置就会自动关闭阀门,控制企业排放污水。


  此外,面对“十二五”如何控制行业新增产能的问题,陈志华说,预计“十二五”期间,行业的产能会低速增长,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左右。与“十一五”期间产能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相比,3%的产能增长速度非常慢,行业内基本可以保持与现有产能平衡的状态,污染物排放的新增量也不会很大。


  是否该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


  东部产业升级,中部适度承接,不主张向西部转移


  针对印染行业企业集聚度高的特点,也为了缓解高度集聚污染重的现状,《方案》中指出,坚持新改扩建项目实施跨区域调剂,由超环境容量的地区向环境容量富余的地区调配原则。


  陈志华也认识到,东部沿海地区印染行业多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对当地的环境容量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对于行业高度集聚造成环境压力大的地区,是否应该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呢?


  对于印染行业来说,产业转移未必是最佳选择。陈志华说,说到产业转移和环境容量富裕的地区,人们往往首先想到中西部地区,在过去其他行业的调整中,向中西部转移也一直是趋势。但控制污染不是单纯的把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等环境容量富余的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


  印染行业“十二五”期间的规划是:东部地区加速产业升级步伐,中部地区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


  东部地区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因为东部地区产业较为成熟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经济基础,所以应该走产业升级的道路。同时,控制发展模式,在不扩大产能的基础上适当压缩产能,以达到减少环境压力的目的。


  中部地区可以适度承接一部分转移过去的企业,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水源丰富的地区。印染行业用水量大,这些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适度转移到中部地区可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目前也有这样的转移趋势。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应该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陈志华说。西部大部分地区缺水,印染行业用水量大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发展基础。


  可以看出,印染行业在产业扩展和转移方面考虑得非常充分,由于生产中有用水量大等行业特点,行业还是把重心放在产业升级等方面,同时进行产业适度转移。“这体现了印染行业在面对‘十二五’节能减排巨大压力时,根据行业特点制定了适合的发展道路。”陈志华说。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