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绿色节能环保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环保技术 > 大气控制 » 正文

住房室内氡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8日 来源:

....

  5氡浓度控制及防护措施


  氡及其子体是无处不在的,要想完全避免氡的照射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做好切实的工作,加强监测,从选址、选料、设计、通风、密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过高的室内氡降低,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5.1新建住宅防氡技术


  建造一栋新住宅前做好防氡设计要比建完后采取补救措施可能更为有利。首先,从源头上进行控制,阻断氡气进入室内从室内环境中氡的来源。由于煤炭、液化气、天然气使用的季节性、时间性以及地下热水开采使用的有限性(目前开采量不大,使用单位不多),一般情况下,造成室内氡污染,氡浓度升高的介质主要是建筑物的地基(岩石、土壤)和建材装饰材料。这就需要正确选择地基。在设计和施工以前,对地基进行放射性测量和评价,选择低氡分布区作为房屋的地基,以避免房屋建在含放射性核素铀、镭很高的地基或地质构造断裂带上。从岩石类型的角度考虑,如果建在酸性岩(如花岗岩)上,内部氡浓度一般比建在沉积岩(如石灰岩、红色砂岩)上更高些,建在正变质岩(从岩浆岩经变质而成,如花岗片麻岩)要比建在副变质岩(从沉积岩经变质而成,如大理岩)上更高些。在建筑材料上则要尽可能地使用U、Ra含量较低的建筑材料,减少使用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的花岗岩碎石、煤渣砖或掺有粉煤灰的水泥砌块等建筑材料。新建房屋装饰时应有绿色环保意识,装饰材料的使用必须参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GB6566-2001)选用检测合格的A类装饰材料用于室内,C类装饰材料绝对不能用于居室内装修,这样可以减少装饰材料对于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的影响。


  其次,通过减少氡进入住宅的路径来控制。土壤中的氡通过管廊区暴露出来再通过护坡水平上地板中的裂缝和开口,以及通过比护坡低的墙和地板进入到住宅中是使室内空气氡水平升高的主要根源。在土壤中,氡通过土壤中的微小的空间运动。运动速度决定于土壤的渗透性和住宅内的抽泄力,当住宅内的空气压力小于周围及房屋底下土壤中空气的压力时,产生向室内的抽泄力。所以建造新房的时候,为了防止氡进入室内,需要减少氡进入室内途径的设计。一般是通地下室及在护坡水平上建造水泥地板的时候,在拟建水泥地板下面铺放0.15mm聚乙烯膜作为气体阻隔层,同时为减少氡从地板和墙交接内侧的边缘以及分别浇注的几块水泥板之间连接处进入室内的量,施工时要安置可以伸缩的连接材料,而且要用高质量、无缝的聚氨酯或类似密封填料将缝隙填好。而为了把地基中的氡排入大气,需要设计各种通风和抽气系统。国外常用的技术有排水孔管抽气、地板下抽气通风、砌块墙通风、地基减压等,都可以很好的控制地基中的氡进入室内。


  一般的做法是:


  a.浇注水泥之前,在地板下面铺垫约10cm厚豌豆大小或再大些的砾石层,以便于在地板下面建立通风系统;


  b.在浇注地板之前,将约30cm,最小直径10cm的聚气乙烯短管垂直插入地板下面的砾石层,并将短管的上端盖好。当建筑完工后,若需要采取进一步降氡措施,则可将竖立短管的盖取下,并将其连到对流式烟道或风机驱动的排风管中。另一种方法是在已建好的水泥板上钻一些直径为10cm的小孔,然后把风管插入这些孔中;


  c.为产生必要的空气对流,被动式通风降氡方法通常需设置从地板直达屋顶的烟囱。当装有主动通风系统时,通过屋顶的通风仍然是最好的方法;


  d.当地板下面的通风系统采用主动式通风(风机驱动)时,为防止排出的气体又反抽回去,必须采取措施及时补充空气。


  5.2已建住宅防氡技术


  对于那些在高氡分布区已建好的住宅,为了减少地基中氡进入室内造成的危害,也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果检测到房间氡的浓度较高、发现有高氡析出率的建材存在或地面、墙壁存在裂缝,可通过裂缝的密封及防氡涂料的使用阻断氡的释放。研究表明,在墙壁表面覆盖装饰贴面可以减少氡的析出,室内墙壁、地板、天花板采用防氡涂料,或用质地较好的涂料涂刷,能有效降低材料中氡的析出率。


  另外可以增强室内通风,它是降低室内氡浓度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氡从土壤或结构表面析出率服从气体扩散的裴克定律,氡的扩散及扩散系数随室内温度升高和压力下降而增加,而通风能使室内外气压保持一致或者室内略高,从而减少了氡从土壤中析出的数量。


  6结论


  由于氡的特性使得室内氡不易被察觉,所以人们经常忽略住房室内氡的危害。因此,人们必须对室内氡要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控制室内氡的水平。总得来说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尽量减少氡进入室内路径和室内的真空效应为原则来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以达到防氡和降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立、周银芬、陈寿生.放射性元素氡与室内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


  [2]徐东群.放射性元素氡与室内环境.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


  [3]俞义樵.任天山.建筑物的降氡方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3


  [4]陈明光.何永金.室内氡的危害及防氡降氡措施.环境工程.1998.1


  [5]黄伟.苏勇.地下建筑中氡的危害及防氡措施研究.山西建筑.2009.10

2页 当前为第 2[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官方微信号:chinajnhb)
(扫一扫,节能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绿色节能环保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